柬埔寨争取2015年出口大米一百万吨--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改进种植方式  提供资金支持  扩大对华出口 

柬埔寨争取2015年出口大米一百万吨

2013年02月08日10:2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当地电视台采访报道集体农场的发展。孙广勇摄
当地电视台采访报道集体农场的发展。孙广勇摄 

人民网柬埔寨波罗勉2月8日电(特派记者 孙广勇)从金边向东南行驶100多公里后,记者来到柬埔寨东南省份波罗勉省,汽车驶下竣工不久的8号公路后,拐入一个名叫彬隆的村庄。村子不算小,上百户民居散落在路两旁,路其实是一条坑坑洼洼、浮尘漫天的小土路。汽车驶过带起的浓密灰尘,不仅把路边的草木染成黄色,还把村民棚屋涂满灰尘。记者看到在茅草或木板搭成的高脚屋下,一些村民聚在一起聊天,不少人家门前用草席晒着一小堆粮食。

2月份是柬埔寨的旱季,附近的稻谷已收割完毕,大片土地在烈日照耀下似乎要冒出烟来,几头耕牛懒洋洋地喘着粗气。村民猜亚对本报记者说,“虽然土地肥沃,可由于旱季缺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辛苦一年卖的稻谷钱仅够糊口,盖房子、买电视从来没想过。”

沿着彬隆村又行驶了几公里,漫天黄土中突然出现大片绿色,竟是翠绿翠绿、生机勃勃的水稻。与记者同行的柬埔寨米商协会副会长韩强畴说,“这就是协会的示范农田,有一百多公顷,吸收了附近几十户农民。”记者看到上百顷的农田整齐划一,茂盛的水稻已挂满谷穗,田地四周有水泵浇水,几台推土机正在扩建环形灌溉渠。韩强畴说:“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农场在附近修建了小型水库,这是今年种的第二季,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以后准备种植三季,产量就是散户种植的3倍,而且使用优质稻种,大米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农户们都欢迎这种模式。”

柬埔寨大米绿色天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由于地广人稀,每家农户都有几公顷土地,但是农业耕种技术和设备落后,稻谷单产量较低,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尤其在旱季,匮乏的水利灌溉系统导致旱季稻谷种植面积仅为雨季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土地只能种植一季稻,土地利用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柬埔寨米商协会正在发展“集体农场”,改善种植情况。

长期从事大米贸易的湄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叻对本报记者说,“柬埔寨提出2015年出口100万吨大米的目标,目前全国年产量约400万吨,但是能够出口的优质大米仅有10%,提高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改良种子、耕种等系列工程,这种农场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在彬隆村看到的这个农场,就是韩强畴在米商协会的帮助下,收购了农民部分土地,然后进行统一经营,从种子、肥料、耕种、收割等都使用现代化手段,除了充足灌溉外,还进行土地改良、深耕细种,既提高了大米产量、又改善了质量。农场把稻谷卖给米商协会的加工厂,销路也有保障。通过这种模式,农场经营者、当地农民、碾米厂、出口商都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柬埔寨大米的产量和质量。

不断提高的大米产量和质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好处,彬隆农场的工人都是附近农民,工人森或告诉本报记者“在农场工作收入稳定,是以前自己种地收入的一倍,而且除了卖给协会的田地外,自己还有一块田地,可以耕种、不会失业。” 韩强畴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农场模式的成功,为了帮助更多农民,下一步将考虑让农民持土地加入农场、共同经营分红,而不必出卖土地。

柬埔寨政府也认识到大米出口对于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把大米列为农业发展的龙头产业,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扶植。一起去参观农场的柬埔寨农村发展银行行长昆拓对本报记者说:“农业是柬埔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政府正在逐步改善水利灌溉、农村电网等农业基础设施,鼓励使用高产稻种和现代耕种技术,并加大对稻谷种植、加工和大米出口的资金扶持力度。”

柬埔寨有近3万家碾米厂,但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加工能力和技术落后,而且收购稻谷资金缺乏,大量稻谷被泰国、越南米商低价收购,加工成泰国、越南香米出口。昆拓表示,为了解决不少个人和企业在大米种植和收购、加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周转问题,柬埔寨农村发展银行专门设立了对大米业的贷款,每年有几千万美元的额度,利息仅为其他贷款的一半,而且中国也在向柬埔寨农业提供优惠贷款。

“除了提供贷款外,中柬两国签署了柬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议定书,扫清了柬大米出口中国的最大障碍。” 洪叻对本报记者说,“以前湄公贸易有限公司主要将大米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但是去年向中国出口了3000吨香米,而今年每个月来自广东的订单就有2000吨,预计我们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将从以前的20%升至60%以上,迅速增多的对中国出口使柬埔寨大米业发展获得充足的动力。”

 

要闻:
独家评论:
联系本文记者

孙广勇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覃博雅、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