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以“退”为进谋新生--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个人电脑市场萎缩  开发移动成为可能 

戴尔,以“退”为进谋新生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2013年02月07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核心阅读

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戴尔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2月5日在发给全球戴尔团队的一份备忘录中宣布,他本人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将以每股13.5美元的价格回购戴尔公司所有未被高管持有的股票,整个交易规模达到约244亿美元。这项交易预期将在2014财年第二季度完成,如果实施顺利,将成为近10年来电脑行业最大的交易,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额最大的杠杆收购案。

兼并——

“抄近路”增强自身竞争力

虽然迈克尔·戴尔在备忘录中没有提及公司今后的具体发展战略,但公司首席财务官布莱恩·葛雷登直言不讳地说,由于无需再像上市公司那样接受必要的审查和限制,戴尔公司今后将更易于进行必要的改变。

自从1984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宿舍诞生以来,戴尔走了一条与依靠技术驱动的硅谷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取消中间商的网络直销模式降低商品价格,迅速成为个人电脑消费市场王者。不过,在迈克尔·戴尔的继任者罗林斯执掌帅印期间,电子商务的兴起让戴尔一向擅长的网络销售模式不再具有独家优势,惠普、宏碁、联想等竞争对手凭借成为亚马逊等网店的供货商,同样减少了分销环节,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在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上,过度依靠网络销售的戴尔又敌不过销售渠道多样化的竞争对手,没几年工夫,全球市场头把交椅便为惠普公司攫取。

对于在研发和创新领域一向鲜少投入的戴尔公司来说,增加企业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只能通过一种“抄近路”的方式实现——收购有助于增加其竞争力的企业。于是,戴尔最近几年不断拿出“大手笔”:2007年,以14亿美元兼并存储器制造商EqualLogic;2009年,以39亿美元兼并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2010年和2011年,接连兼并云计算服务公司Boomi、存储技术公司Compellent等;2012年,又以24亿美元兼并了技术系统管理软件制造商Quest Software。

目前,企业服务领域的高利润市场仍被IBM、惠普、甲骨文等可以提供全面软硬件解决方案、又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把持,戴尔要想在这个市场上攻城略地,显然还要再加一把劲。

退市——

现实选择吸引更多贷款

现实经营中不乏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与股东利益出现抵触,结果创始人反而被股东赶走。美国《商业周刊》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不实行私有化的话,戴尔本人也可能面临被踢出公司的命运。

因此,要想继续将转型之路走下去,收购更多对戴尔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技术企业,以及采取其他无法在短期内见到盈利的措施,暂时退市而远离华尔街的目光,便成为一条现实选择。早在2010年6月,迈克尔·戴尔便在一次会议上表达过将公司私有化的想法。

美国恩德勒咨询公司总裁、首席分析师罗伯·恩德勒表示,财务分析师们往往并不理解公司的战略,他们对价值将要下滑的资产没有兴趣,而戴尔公司私有化就是要与这些分析师们相隔离。他还认为,作为这项交易投资方之一的微软可能会在戴尔今后的收购行为中提供更多资金,弥补戴尔私有化后无法通过股市募集资金的不足。

戴尔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个人电脑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和微软不会像一般股东那样紧盯着一两个季度的财报,而是看好它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这一转型前景,因此才愿意给予大量贷款,帮助它实现转型,也能放长线,钓到更大的红利之鱼。因此,无论上市还是退市,都是相关企业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进行的现实选择,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

转型——

着眼未来进军移动市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戴尔团队将利用私有化带来的机会,大刀阔斧地深化过去几年中面向企业用户的转型,同时也不排除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可能性。

2007年,迈克尔·戴尔重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此时个人电脑市场已开始被移动设备蚕食,但戴尔认为,只要公司从以前专注于个人消费市场,转向更加重视占信息科技行业总市值90%以上的企业消费市场,同样可以再创辉煌。

2012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跌3.2%,而在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发布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售排行榜上,高度重视移动设备的三星、苹果和联想分列前三名,今后戴尔单凭个人电脑与那些风生水起的移动设备公司竞争,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因此,戴尔借助私有化的契机涉足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更大意义转型的可能性无法排除,而这或许也是戴尔此次借助私有化脱困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此次为戴尔私有化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贷款,除了它自称的作为软件提供商愿意支持“个人电脑生态系统的长期成功”外,不无阻止戴尔今后在移动设备上采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目的。如果今后某一天,戴尔宣布有意收购同样专注于企业用户市场的黑莓公司,将与微软合作推出一款搭载视窗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市场都不应对此感到惊讶。

(本报洛杉矶2月6日电)  

 

要闻:
独家评论:
联系本文记者

陈一鸣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覃博雅、杨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