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道导演做客人民网访谈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杨牧)“其实历史,在一百年前的那个下午,是那么温暖。茶色刚刚泛绿,朋友们在一块儿谈得很欢。”19日,在人民网演播室,张同道教授侃侃而谈。近日,他所导演的四集人文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各网络平台热播。
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医生和他的“朋友圈”的故事。20世纪上半叶,贝熙业医生在北京海淀西山凤凰岭的宅邸——贝家花园,见证了她的主人和朋友们留下的中法民间友好交往的佳话。
贝熙业,1913年来到中国,曾担任法国驻华公使馆大夫、中华民国总统府医师与法国医院院长。他的病人,既包括当时中国的各界名流,也有穷苦的普通百姓。
“在当时,他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张同道娓娓道来,“法国人喜欢搞沙龙。贝熙业把法国的沙龙文化带到了中国。每周三晚,他都邀请法国、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到家里聚会,喝酒、吃糕点、聊天、听音乐,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就撞击出思想火花。”
贝家沙龙的常客有:铎尔孟,北洋政府总统和政府外交顾问,法国汉学家,《红楼梦》法文全译本审校者;圣琼?佩斯,受中国文明启发创作出伟大作品《阿纳巴斯》的法国诗人、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谢阁兰,一生痴迷中国、热爱中国、所有著作关乎中国,因为关于中国的描述而成为法兰西经典作家;李石曾,上世纪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创办中法大学,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贝熙业自己。在中国人民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他十多次冒着生命威胁给八路军送药,还亲自做手术。这段往事甚至被习近平主席提及。2014年,在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演讲时,习主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法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要归功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感情相亲、守望相助。”其中就包括,“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但是贝熙业的故事,实际上长久不为人所熟知。它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缺乏发现、缺乏挖掘。“朋友圈”的故事需要延续。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一群关心中法友好的人士组成了新的朋友圈,让贝家花园往事重现。
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频频遭受外国列强入侵。回首那段历史,谈起外国人,中国人的心情往往是沉重的、屈辱的。但是在张同道眼里,“历史不是只有一面,也有贝熙业先生这种非常友好的、诚挚对待中国人的外国人”。
“这个片子,我想做的一件事是给历史体温,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美好状态。我想呈现有温度的历史,让她展示出妩媚的一面,展现出曾经鲜活、而今依然充满活力的面孔。”张同道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