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瑞典商界欲效仿英国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

2015年10月22日15:4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致辞 刘仲华摄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致辞 刘仲华摄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21日电(记者刘仲华 实习记者王娜)瑞典最大的财经媒体《每日工业报》2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2015中国经济论坛,来自瑞典政府、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约150人与会。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地区贸易协定、商业环境、人民币估值和制造业前景等专题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调整是正常的,瑞典应该抓住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机遇,像英国那样,在两国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首先向会议致辞。他说,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和挑战时,中国经济在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中国经济结构在优化升级,服务业已占GDP“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节能环保、绿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同时,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利用外资的政策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不会变。近年来,中瑞各领域务实合作稳定发展,势头良好,为使双边贸易与投资再上一个台阶,我有三点建议,一要推动产能合作;二要促进绿色发展,要把中国的市场、资金、平台优势和瑞典的技术、经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三要深化创新合作。欢迎更多瑞典高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到中国落户,有更多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研发,期待瑞典为中国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来瑞投资提供更多便利。

瑞典卫生与体育大臣维克斯特伦随后发表讲话。他介绍了今年4月访华并参加了中国—瑞典医疗卫生研讨会,会议就落实《中瑞2015年—2018年卫生合作执行计划》进行了探讨。他说,对瑞典这样的小国来说,跟中国的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界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对瑞典的了解,加强中瑞之间的合作。他强调了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和瑞典有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建立中瑞长期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会上,瑞典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海格斯德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无论制造业、商业还是出口业或旅游业,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虽然现在中国股市动荡、人民币贬值以及中国经济减速让西方紧张,但是,他对中国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来自瑞典商业银行的货币专家以及股市专家分别对中国的人民币以及股市进行了分析,认为西方对于人民币的贬值以及股市动荡的担忧过多,这些现象都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他们特别提到,人民币贬值根本不是民间传说的货币战争。中国央行很早以前就暗示过人民币贬值,对汇率有研究的人都不应该对这次人民币贬值太惊讶。这次人民币贬值也是中国逐渐放开对汇率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国尝试寻求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这对瑞典和世界来讲都是好事。

瑞典商业银行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马文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6.9%,这对中国来说是健康的信号。他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期将经济发展维持在7.5%以上。即使6.9%的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也是很惊人的。现在,中国国家主席正在对英国进行访问,英国表示愿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觉得瑞典人应该向英国人学习,跟中国建立更加紧密以及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虽然现在中国只是瑞典第十大的贸易伙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瑞典很多出口是经由德国转口中国。中国和瑞典应该建立更加直接的贸易关系。

当记者提到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议时,瑞典经济学家赵炳浩表示,这个协议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一方面,这个协议现在只是一揽子协议,各个成员国必须在自己国内经过议会讨论选举才能决定很多细节,这个过程可能要经过5到10年。另一方面,中国跟协议中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双边贸易关系,因此未来中国跟这些国家的合作不会有影响。前瑞典驻中国大使林川表示,在全球对中国经济减速担心之时,他非常高兴本次会议对中国的未来持积极态度。他说,中国正在从一个重数量的国家发展成一个重质量的国家,而这是瑞典的优势,瑞典应该抓住机会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下一页
联系本文记者

刘仲华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