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纽约9月2日电 (记者李晓宏)鼓掌伴随着欢呼,激情交织着感动。当地时间9月2日晚,纽约林肯中心的戴维·寇克剧院流光溢彩,热潮奔涌。随着锣鼓声的最后一响,大幕落下,灯光大亮。观众们纷纷起身,将手机将镜头对准舞台上频频谢幕的《白蛇传》剧组,发自内心地用掌声把演员送下舞台。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赴美首场演出,点燃纽约观众。
“这是一个享受艺术欣赏乐趣的夜晚。”纽约小提琴手拉里·菲德赞叹,“没想到中国的古典艺术,可以演绎得如此绚丽清新,空灵飘逸,充满时尚气息。文化的魅力在于吸引力,我几乎陶醉了。”
此前一天的《纽约时报》国际版,接近整版篇幅刊登了该报驻华记者对张火丁的长篇专访和带妆剧照。
继梅兰芳之后,张火丁是今天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梨园名角,有“当代中国京剧第一人”之称。9月2日和3日晚,她携两部京剧代表作《白蛇传》和《锁麟囊》,登台世界最高艺术殿堂。
《白蛇传》讲述的是人与蛇妖之间相爱却遭遇和尚法海干涉阻挠的故事,《锁麟囊》讲述了一位善良的富家小姐因当年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传奇。
空灵的舞台上,用丝绸挂帘的位置和色彩变化,实现场景转换;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艺术,演绎古老传说。凄美的唱腔、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急促高亢;曼妙的舞蹈,时而闪转腾挪,时而气韵流畅。
“我们芭蕾舞演员只能跳,唱不了。中国京剧演员身手不凡,能够边舞边唱。”盛装观剧的艾米丽感慨,“尤其女主角那长袖,舞动得如轻灵的羽毛。”
作为程派艺术最杰出的传人,张火丁的表演“庄、怨、媚、惊”,在当今京剧界享有“程腔张韵”的美誉。她既守住根本,传承艺术真谛,又为古老的表演艺术注入创新活力。比如,她探索开创出“拢水袖”的技法。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以《白蛇传》“篷船借伞”一场举例。要下雨时,踩着急促的锣鼓点儿,白娘子的长袖“啪”地向上一甩,象支喷出的水柱,爆发力极强。“单是这个动作,她一天会练习上百次。”
“这次,我们改变以往总拿武戏去海外表演的惯例。其实我们的文戏,外国观众也能看懂。人性美是相通的,不可低估观众的接受能力。”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瑾教授认为,有个性的,才是有魅力的。中国京剧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让传统艺术的魅力大放异彩,才会赢得观众。
有人说,京剧就是100年前北京城的流行歌。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年轻人对国粹京剧的态度正变得积极。被中青年粉丝带“火”的张火丁此行纽约,有20多位“灯迷”跟来看戏。演出前3天,2500张戏票即已售罄。《白蛇传》购票者外国人多,上世纪40年代就轰动剧坛的程派代表作《锁麟囊》的粉丝华人华侨多。
为了增进京剧艺术与美国观众的交流互动,主办方从6月份开始便联合纽约著名文化机构,持续举办了5场《张火丁京剧艺术赏析》讲座。为了激发观众看戏兴趣,2场演出前的2个小时,又分别举办两场京剧讲座。有趣的是,外国观众多的《白蛇传》,请华人——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用英文讲;华人观众多的《锁麟囊》,请美国人——密歇根大学教授陆大伟,用中文讲。两场讲坛,座无虚席。
因听讲座人数有限,《白蛇传》开演前5分钟,两位教授分别登台向全体观众“授课”。除了简述剧情,还指点“喝彩”——看京剧不同于看歌剧,看到精彩处可即时鼓掌,不象歌剧要等到落幕。那中间漫长的静默,对京剧演员来说,是个隐形的压力。
此外,主办方在舞台两侧还放置了两个显示屏,滚动推出中英文字幕。“今晚,我们10个会员一块买票来看演出。”画家杰弗里12年前开始练太极拳,自此喜欢上中国文化,如今他组织成立的太极拳协会已有几千名会员。“我带了望远镜,英文字幕对了解这个故事很有帮助。”
经过系列“辅导”,当晚,戴维·寇克剧院星光灿烂,热情洋溢。站在“世界表演艺术试金石”的舞台上,张火丁每幕戏出场,都赢来如潮掌声。观众时而凝神屏息观戏,时而拍手喝彩叫好。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一气呵成,精彩纷呈,酣畅淋漓。
1930年,中国著名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首次将京剧带到了美国,获得美国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共同认可。85年过去,张火丁成为步其后尘的第二位艺术家。据主办方介绍,8月30,张火丁教授前往费城,参加全美最大的综合性艺术大学——美国艺术大学授予其“荣誉教授”称号的仪式。
此次演出由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合作,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中华风韵”系列演出之一。
图注:9月2日晚8时,纽约林肯中心戴维.寇克剧院上演张火丁代表作京剧《白蛇传》,图为该剧剧照。图1位白素贞、许仙和小青,图2为许仙和船工,图3为护山神将。李晓宏摄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