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乌兰巴托8月21日电 (记者杨涛)“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暨中蒙联合考古研究十年成果展开幕式今天在蒙古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副部长图拉嘎,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薇,蒙古国科学院院长、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院长恩赫图布辛,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等相关人员出席了开幕式。
蒙古草原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曾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为了对中蒙两国境内游牧民族考古文化进行对比研究,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和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实施了“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
十年来,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12个省市的60多个苏木进行了考古调查,总行程约25000公里,共调查各类遗址150余处,时代涵盖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回鹘、契丹、蒙元、明清等多个时期,为完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序列和谱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施资料,填补了蒙古国考古工作的空白。
此次成果展主要以考古出土遗物为主,包括匈奴、鲜卑、柔然、回鹘、契丹以及蒙元等不同时期的150余件文物。
该项目的实施和取得的成果,为深入了解中蒙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解决两国游牧民族文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促进中蒙两国文化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