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日本国家意志下的日军细菌战资料选(之六)【3】

2015年08月10日00:43  来源:新华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731部队及细菌战在日军中的地位

1.在日军中的地位

1931年9月18日,满洲事变爆发,日本进入准战时体制,在进行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创建了731部队。

1932年初,陆军军医学校教官、三等军医正石井四郎[ 军医正是日本军医的高级职务,石井即为军医正。——译注。]就向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中将、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大佐等陆军中央的干部,热心游说实施细菌作战的必要。参谋本部作战课的远藤三郎少佐在听取了石井的游说后,在日记中写道:“1月20日(周二)有云,寒气中可见数点雪花。石井军医正来说明细菌战准备的必要,共鸣点很多,应迅速促其实现。”(宫武《将军的遗言》第76页)

于是,1932年4月,在军医学校防疫部的地下室开设了防疫研究室,任命梶塚隆二二等军医正为主干。防疫研究室新建筑物于1933年10月竣工,1795平方米,表面上是从事“国军关于防疫作战业务的研究。”(《陆军军医学校五十年史》,1936年版,第184页。)

从1932年到1933年,又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设立了称作“东乡部队”的细菌战研究机关,并开始了人体实验。《远藤日志》(1933年)中有这样的记载:“11月16日,同安达大佐、立花中佐一起视察交通中队内实验场进行实验的实况。第2班毒瓦斯、毒液的实验。第1班进行电气实验,各研究班利用2名匪贼做实验。吸入毒气5分钟后的人发生肺炎,奄奄一息,但从昨天至今仍然活着,注射15毫克的青酸钾铝约20分后失去意识。”(《将军的遗言》,第77—78页)

“12月8日,迎接石井和伊达视察背荫河的细菌实验场。600多平方米的大兵营,如同见到要塞一般,共同努力的业绩历历在目,着实要花费20数万元的经费。”(《将军的遗言》第79页)

可见,背荫河是花费了20几万元的巨资建设的,但后来发生了被强掳充当实验品的“马路大”逃跑的事件。1936年,关东军开始在哈尔滨的平房建立关东军防疫部(731部队)。关东军司令部在《关于充实在满兵备的意见》(1936年4月23日《陆满密大日记》,1936年第9册,存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的第三款第23项中指出:

第23,关东军防疫部的新设增强

按预定计划,为调查研究昭和11年度流行急性传染病的防疫对策,及其他流行的不明疾病,为细菌战做准备,特设立关东军防疫部。

随着在满部队的增加,昭和13年度以后做一部分扩充。

关东军防疫部驻扎哈尔滨。

该件当年得到正式承认(批准),9月29日,又从“满洲事件费”一项里支付110万元。此关东军防疫部即731部队。

1937年日中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日军占领地的扩大,细菌部队也予以扩充。1937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支防疫给水部。1939年,中支防疫给水部和南支防疫给水部分别在南京和广州成立。包括731部队,这四个大的机构加上日本内地的防疫研究室人员,到1940年,总人数达4898人,如果再包括18个师团的防疫给水部,总人数达10045人。1941年对英美开战后,又于1942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南方军防疫给水部,其支部遍及太平洋、亚洲各地域。

1941年7月,关东军为对苏作战准备展开关东军特别演习,在此前后,大规模的细菌武器的实施主要是瞄准苏联。当对英美开战后,针对英美的比重逐渐增大,如参谋本部《昭和17年ホ号指导要纲》中:

イ、昆明(以下数字抹去)。

ロ、丽水、玉山、衢县、桂林、南宁(沿岸飞行基地)。

ハ、萨摩亚(撤退时)。

ニ、DH、AD、AK。

ホ、澳洲要点(以下数字抹去)。

ヘ、加尔各答。

《井本日志》1942年4月12日

上述记载说明,细菌战不只在中国,在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以及印度、澳大利亚都有他们设定的细菌战攻击目标(其中的DH、AD是攻击阿留申群岛,Ak是对付阿拉斯加)。这一阶段还带有谋略和扰乱敌后方的意义。但随着日本渐渐露出失败的征兆,即从1944年到1945年,细菌攻击的重点从苏联转向美国,细菌武器被放在谋略的位置上,如果可能,还要把它上升到决战武器来认识。比如,根据陆军省医务局医事课长大塚文郎的业务日志记载,1944年4月26日,石井四郎被陆军省局长会议召来,商议实施细菌武器攻击事宜。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说:“(向)悉尼、墨尔本、中途岛、夏威夷投入PX,看他们能活上一个月!”(用潜水艇输送)(《大塚备忘录》1944年4月26日)。

1944年7月,塞班岛陷落前召开的临时局长的会报中,陆军省医务局长神林浩就提案对关岛、塞班岛的美国守军实施细菌攻击。当时议论称“有一定程度的医学效果”,“对关岛、塞班使用(细菌武器)的话,数月之内敌可能失去作战能力”。可见,对细菌武器在对美作战中抱有相当高的期待。

由于塞班岛陷落,东条内阁倒台,1944年7月22日,杉山陆军大将、秦彦三郎参谋次长、神林医务局长发出“塞班、夺回大宫”,决定对关岛、塞班岛实施细菌攻击(《大塚备忘录》1944年7月23日)。但这一决定并未能执行,因为11月14日,日本在莱特冲海战惨败,战局已面临绝望。“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真田穰一郎就ホ号使用问题同军务局长商谈,表示‘从现在开始拟应考虑谋略的用法’。”(《真田日志》7月22日)

7月21日,731部队长北野政次作关于50型瓷弹的效果报告,称从50米的高度投下后,“确实能获得对人员杀伤的效果”,并建议“一举、大规模的战略性投入是可以的”。(《真田日志》11月21日)

就这样,在日本对美国的战争处于压倒劣势的情况下,细菌武器一直作为日军用于反击的谋略武器或决战武器,而获得最后的期待。11月28日,真田作战部长对关东军使用烟雾弹和瓷弹散播鼠疫菌、炭疽菌的实验结果,记下了“确实”的字样,并对关东军和支那派遣军大量捕获老鼠、繁殖增产跳蚤寄予极大期待。(《真田日志》11月28日)

2.实施细菌战的指挥命令系统

细菌战在陆军中央部的位置随着战局的恶化而提高,这是1940年到1942年进行细菌战实战、以及积累了人体实验(经验)的结果。因此,实施细菌战指挥命令系统的重要方针是,731等部队须经天皇裁可的军令方能设立,以及实施细菌战和(动用)731等部队不能由派遣军决断。如同前面史料中提到的,1940年在宁波的“ホ号作战”,是基于“大陆指第690号”实施的,又是根据“大陆指第781号”终止的,如果没有参谋总长的命令是不能实施的。

1942年在常德的鼠疫攻击战,据《井本日志》(9月16日)中明确记载“ホ的大陆指发令”,也是基于“大陆指”而进行的。

还有,1942年浙赣作战中实施细菌战时,《井本日志》(5月30日)中记有,5月30日,参谋本部召集石井少佐、中村中佐、增田中佐、小野寺少佐、增田少佐开会,“由第一部长传达大陆指及注意”。此第一部长即田中新一少将。可见,1942年的细菌战也是根据“大陆指”来进行的。

以上,可以明确地说,细菌战的实施是由日军参谋本部指导、承认和指示来进行的。

731·细菌战裁判キャンペ—ン委员会/ABC企画编:《裁かれる细菌战》第3辑,2001年内部版,第9—48页。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