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31日电 方志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座谈会12月30日在国家方志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座谈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冀祥德主持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王卫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高京斋,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副局长蔡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31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领导,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各处处长,全社新老职工共120余人欢聚一堂,座谈会在热烈、激动、和谐氛围之中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办公厅、人事局和服务局的领导,出版社历任社领导和职工代表,13个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也都发来贺词,共同向方志出版社在过去20年里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就方志出版社在积极传承方志文化,展示方志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表示赞赏。
李培林院长在座谈会上发表题为《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再创辉煌》的重要讲话。李培林充分肯定了方志出版社成立20年来在地方志出版事业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方志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新的期望与要求,他指出:第一,要适应地方志发展的新形势,制定中长期出版规划,保持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将方志出版社打造成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成为方志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第二,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把好出版质量关。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方志出版队伍。第四,要大力开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开拓思路,紧跟方志发展趋势和数字出版潮流,采用新形式、新载体、新思维,建设地方志和年鉴的数据库,成为方志文化的内容供应商,不断扩大地方志的文化影响力。第五,做好方志类图书的宣传、营销、发行工作,让志书、年鉴走入寻常百姓家。
方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冀祥德简要回顾出版社20年来的风雨历程,深刻阐述出版社20年来的改革经验,满怀信心展望出版社的发展愿景。他说,方志出版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地方志机构及社会各界同人的大力支持下,历任社领导带领全社职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总结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出版社将按照《方志出版社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继续坚持“团结立社、制度治社、质量强社、效益兴社”的方针,“方圆天下,志书今古”的理念,“志书精品,社科奇葩”的定位,全面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即建成“一个基地”,实施“两大战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四项机制”。在未来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方志出版社一定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紧紧围绕“将方志出版社建成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的总体目标,开始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据悉,至2015年,方志出版社累计出版图书近5000种,业务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出版的志书和年鉴均占到出版总量的85%以上。近3年来,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都在400种左右。
方志出版社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期,在保持志鉴专业出版传统优势的同时,2014年取得多项历史性的突破。其中,《法治中国与制度建设》一书,首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广东省志(1979—2000)》成为首部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省志;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项目首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大型学术出版后期资助”;首次承担《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出版任务,其中法学研究所马可副研究员《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研究》一书刚刚荣获第四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