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人民网>>国际>>正文

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

中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医疗卫生、公共住房和社保就业

2015年12月25日17:0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12月25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图政信公共管理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理论研讨会暨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医疗卫生、公共住房和社保就业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和城市环境在九项基本公共服务要素中满意度较高。

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和城市环境在九项基本公共服务要素中满意度较高

蓝皮书指出,2015年公共安全的满意度得分最高,为66.91分。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得分为60.57分。再其次是城市环境,得分为60.52分。总体来说,2015年的公共服务指标满意度较2014年有所上升。除基础教育的指标满意度得分低于上年之外,其余八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公共安全满意度提升了7.19分,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得分也分别增加了3.35分和2.11分,幅度较为明显。基础教育是唯一一项满意度下降的,说明过去一年政府实际提供的基础教育质量发展情况没有达到公众期望的水平,这一问题值得关注。2015年公共服务基本要素满意度得分超过60分的共有3项,较2014年多了一项。总体来说,公众对公共服务各领域的满意度仍然不高。

蓝皮书指出,从基本公共服务要素发展指数来看,2015年公共安全要素发展指数最高,得分为0.12043。另外,公共住房、公共交通、公职服务、文化体育、城市环境、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七个要素的发展指数也同样为正数。这表明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在这些单项要素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只有基础教育的要素发展指数为负值,表明我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整体向好,但基础教育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还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医疗卫生、公共住房和社保就业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蓝皮书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九大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住房、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公职服务。

蓝皮书指出,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要素的关注度反映了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关注度的调查结果对于政府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的战略方向和工作重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公众关注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共服务工作的重点,既能及时回应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2015年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关注的顺序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住房、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基础教育、文化体育和公职服务。2014年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关注的顺序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公共住房、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城市环境、基础教育、文化体育、公职服务。2013年公众关注度排前三位的是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公共住房。2012年公众关注度排前三位的是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和公共住房,2011年公众关注度排前三位的是公共住房、社保就业和医疗卫生。调查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仍然应以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和社保就业为重点。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开始公共交通首次提升到公众关注度第二位以后,2014年、2015年仍然保持第二位,这与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镇人口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关,说明公众对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的政策充满期待,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创新公共交通制度体系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户籍、职业、职务等社会属性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强

蓝皮书指出,居民年龄因素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出U型趋势,青年访问者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有较高的评价,而中壮年居民作为社会义务的主要履行主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有所下降,而随年龄的增长和公共服务享受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对其满意度会显著提升。

户籍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影响表现为,户籍人口对公共服务相对较为严格,非户籍人口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更高。

微观个体的职业或工作单位性质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影响表现为,诸如个体经营等其他工作单位属性个体对于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程度最高,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程度最为消极,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次之。这反映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在不同社会阶层间普及性日益提高,个体经营等非公职人员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而诸如国家公职人员等个体由于自身的认知结构、长期既定公共服务标准以及当前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等因素,对于公共服务存在消极态度。

相反地,性别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影响非常微弱,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普遍不存在性别上的歧视。教育年限(程度)的提高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有微弱的负向冲击,基本可以否定教育程度对于公共服务程度的认知性偏差。收入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没有显著影响,不能应用经济发展状态和收入差距水平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做出解释。

分享到:
(责编:常红、杨牧)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