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在南非这几天我听到了啥

2015年12月03日18:4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居然一个国家存在3个首都……

“好望角”是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

有曼德拉这位最受人尊敬的黑人总统……

这就是,非洲最南端的国度——南非!

12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是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峰会。

上一次,也就是第一次峰会,还是2006年在北京举行。

这一次,习近平主席到访南非,还特地当起了论坛“主持人”。如此贴心、这么重视,究竟为了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这两年来一直参与非洲记者来华的相关交流和培训。

这几天,身在约翰内斯堡的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次现场直击,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非洲。

12月1日,中非关系圆桌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

我有幸作为专家团队成员,受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邀请,参加会议。

这次圆桌会,一共4场。20位发言人,除了几位外交官,90%左右都是中非学者、媒体人。

大家坐下来,相互倾听和启发,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民间外交。

黑人娃娃“得病”了

会议上,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很多年前,北京一位朱女士“捡”到一个孩子,皮肤是黑色的。

她以为孩子身上是脏的,就打上香皂,努力想把孩子“洗”干净。

但是没有见效,朱女士就误认为孩子得了什么病,立马把孩子带到医院找医生。

医生告诉她,孩子的皮肤本身就是黑色的,他跟中国人是不同的人种。

从那以后,朱女士一直收养这个孩子,并给他取了中国名字,叫朱军龙(音)。

黑人娃娃故事的幻灯片

李教授说,这个小故事:

一方面,是中非关系在民间的亲情体现;

另一方面,说明当时中国人对非洲还很不了解。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举了个例子:

中国广州目前有很多非洲人。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广州寻找发展机会,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自己的事业,也有利于广州、有利于中国。

中国人如何善待他们、完善相关政策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非洲华侨周报》创始人南庚戌在会议席间告诉我:在非洲有百万中国侨民!

他自己在非洲定居,已经在非洲生活工作了20年。3个孩子都在非洲出生,非洲就是他的家。

中国可以做些啥

开幕式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南非外交部副部长姆费凯托分别致辞。

张明副部长说,中非有深厚友谊的传统,中非关系面临新的形势。

随着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问题、矛盾,也可能影响到第三方利益。

但一定要协调管理好、解决好问题和矛盾。我们不仅手要紧紧握在一起,更要拥抱在一起。

圆桌会议现场

南非女外交部长,特别在致辞结束时,提醒会议组织者:

留出时间让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有机会去购物,把富有特色的非洲礼物带回中国。

中国前驻赞比亚大使周欲晓认为:中国对非洲的了解和理解还很不够。

对此,南非金山大学教授Garth Shelton谈了谈自己理解的“中国梦与非洲梦”。

他说,中国梦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而如何表达非洲梦需要研究,非洲梦也应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他向中国提出5条具体的建议:

送更多游客来非洲,非洲人会善待游客

█让非洲更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帮助非洲消除贫困

█培训非洲经济与商业人才,教非洲人经商,如何与中国做生意

█帮助非洲女性发展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Sheriff Ghali Ibrahim建议:中国在农业现代化、人才培训、教育、住房改善、安全等领域向非洲提供帮助。

最重要的是,将没有技能的非洲消费者培养为生产者。

新闻里的“非洲”≠非洲

在两场媒体圆桌论坛上,这2个话题让我印象深刻:

█非洲在西方媒体的新闻理念报道下,呈现给世界的,是充满战乱、动荡不安,被贫困、饥饿、疾病困扰的非洲,不安全的非洲

█非洲的美好一面没有被世界认知

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南庚戌说,现实的非洲与西方媒体上报道的非洲具有天壤之别。

他领导的媒体集团就是希望消除世界对非洲的负面看法,并以《华侨周报》的实践为例分享了经验。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Sheriff Ghali Ibrahim说:非洲给世界的印象还是充满荆棘、大象出没的丛林。

感谢央视和其他中国媒体报道非洲积极、美好的一面。

目光投向非洲大陆的四达传媒

同时,他认为,非洲媒体也有责任向世界传播更真实全面的非洲。

“留”学中国很给力

尼日利亚记者Julius和南非记者Yunus今年受到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的邀请,在北京参访学习了10个月。

他们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中国故事,认为这次学习大大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Yunus说,中国之行,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记者。

开普守卫者报副总编Yunus

而Julius则把10个月在中国访问的收获,写成了书——《一位非洲记者眼里的中国》,并在现场送给了大家。

在过去10个月中,我帮他们安排了在人大的培训课程,也向他们学习到很多。

非洲记者的思考能力、英文水平、知识水平给我印象深刻,在非洲见到他们真的很亲切。

会场上,我也见到了去年参加项目的非洲记者。

他们纷纷告诉我,从中国回来后,他们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提拔”。

祝福他们! 

IMG_256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分享到:
(责编: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