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联合国11月20日电(记者殷淼 李秉新 李晓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11月20日在第70届联大地中海难移民问题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国际社会当前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危机,地中海地区难民危机的根源在于地区不稳定和发展不平衡,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刘结一说,国际社会当前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危机,全球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已超过6000万人。阿富汗、东非等地区的难民问题久拖未决,地中海地区的难移民危机愈演愈烈。部分欧洲国家针对难移民的排外情绪有所上升,当地人道救援不堪重负。叙利亚、伊拉克、索马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不断引发新的难移民潮。
当前,地中海地区难民危机的根源在于地区不稳定和发展不平衡,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一是要加快实现中东等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战乱和冲突是产生难移民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各国应秉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注重防患未然。联合国及区域组织应加大斡旋与维和行动的力度,完善冲突预防和解决机制。国际社会要本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积极推动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使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面对恐怖主义的新威胁,要充分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组成反恐统一战线,并在反恐经验交流、情报分享、线索核查、执法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近期,有关各方接连召开了两次叙利亚问题外长会议,在实现全面停火、启动政治进程、成立过渡管理机制、举行大选等方面达成了不少重要共识。下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联合国主持下,开启政治过渡进程,为叙难民重返家园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要大力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唯有实现发展,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难移民的数量。国际社会应以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应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要切实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达国家应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加大对非洲和中东地区难移民来源国的官方发展援助,提高其发展水平。各方应充分考虑上述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特殊挑战,优先解决减贫、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重点加强饮水、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际社会应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改革,增加多边开发机构的发展资源,为发展中国家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三是要坚持“责任共担”原则,加强国际难移民领域合作。发展中国家接收了全球约86%的难民,为安置难民作出了重要贡献。难移民来源国、过境国、目的地国应加强团结,共担责任。有关国家应以开放、包容心态接纳难移民,尊重和保护其人权,消除对难移民的排斥和歧视,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发达国家应继续向有关发展中国家及难民署等国际机构提供更多人道资金援助。中方支持联合国及难民署在应对当前难移民危机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支持潘基文秘书长明年适当时候主持召开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中方赞同潘基文秘书长的主张,增加人道主义援助不应以牺牲发展领域资金为代价。
刘结一指出,中国是《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缔约国,中国政府始终认真履行《公约》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全球难民保护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刘结一强调,中国始终是共同发展的贡献者。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系列峰会上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免除对有关特殊处境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为发展中国家在减贫、农业合作、促贸援助、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医疗设施、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一贯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发展,确立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在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农业等方面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今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这是论坛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意义重大深远。本次峰会将为中非未来合作作出新规划、描绘新蓝图、注入新动力,有力推动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始终是和平稳定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设立为期10年、总额为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并在未来5年内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积极参与叙利亚等中东问题的国际讨论,提出一系列的主张,为推动有关问题的政治解决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始终是难民保护的推动者。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中方以多种形式向叙利亚人民及其境外难民提供人道主义物资和现汇援助,总额累计超过2.3亿元人民币。今年10月,中方又决定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2015年度,中国政府还向难民署提供80万美元捐款。中方将继续向有关国家和联合国难民署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