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在全球化挑战到来的时代,和中国合作成为必须”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推出首个国别战略《中国战略2015—2020》

2015年11月01日07:1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柏林10月31日电(记者 冯雪珺) 10月28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下简称教研部)在柏林举办“中国日”活动,并推出其首个国别战略——《中国战略2015-2020》(下简称《中国战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表视频致辞,教研部部长约翰娜·万卡、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李晓驷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德国300余名参与对华教科研合作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资助组织代表出席。

推出战略前夕,德国教研部部长约翰娜·万卡在德国《莱茵邮报》刊发署名文章,表示“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科研和发展大国”,“在诸如环境气候保护、城市化、资源稀缺化、全球网络互联等全球化挑战到来的时代,和中国合作成为必须”。

《中国战略》由德联邦教研部牵头,70余名各领域代表组建的7个专家团队历时数月完成。基本目标定为“着眼德国战略利益,共同创新知识和技术,巩固德国研究和创新强国地位,为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共同成功应对当今时代的巨大社会和环境挑战。”“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大国之一。《中国战略》有助于促成德国和中国在科研和创新领域创造多样化合作。”万卡在致辞多次强调,德国需要形成“中国能力”。

“德中两国在创新发展方面不谋而合,交流合作的空间更加广阔。”万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国确定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创新战略,全力将中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德国也在通过《新高科技战略》和实施“工业4.0”规划,加强其“创新所在地”的工业大国地位。

李晓驷强调,“中国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自2016年至202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时间跨度和《中国战略》不谋而合。” 这一改革发展过程无疑将催生巨大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合作需求,为中国与作为科技、创新强国的德国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中德自1978年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30多年来,两国在科研、教育和创新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02年到2013年间,德国政府对华教科研合作直接经费投入从700万欧元增长到2100万欧元;德国科学基金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科研资助机构的投入,从2006年的2600万欧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近4700万欧元。

“《中国战略》是德国教研部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关注中国,与中国合作。这是德国教研部的第一个国别战略,也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就科研合作制定中国战略的国家。两个第一的核心,就在于中国有刚性的市场需求。”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参赞赵清华对记者表示。

中国国家电网智能院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对记者表示,在已有的合作项目中,德国研究机构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通过这一市场,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技术想法,新增技术领域;德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在中德双方技术合作框架下稍作改动,就可以形成最新的技术产品。”据介绍,自去年起,中国国家电网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共同研究开发氢储能项目,将核安全技术应用到现代能源技术领域,对氢储能燃料进行安全分析。

万卡在致辞中强调:“我们愿与中国共走互信道路。”然而,在真正涉及到技术转化,涉及到基础工艺的关键诀窍方面,德方仍存在顾虑。德国总理默克尔委任的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应推动应用研究领域的对外合作项目。对此,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主席诺伊格鲍尔表示,以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为例,在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保护机制。他呼吁,德方应该减少顾虑、增加信任,改变对中国“非黑即白”的认识,清楚认识到在“工业4.0”、电动汽车等应用研究领域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

联系本文记者

冯雪珺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