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有中国的领导和参与,国际减贫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专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项目支持司司长尼克·塞克兰

人民网驻联合国记者 李秉新

2015年10月18日09:5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项目支持司司长尼克·塞克兰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中国的书法作品《和谐发展》,显示出中国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谈到中国对国际减贫事业的评价时,塞克兰说,1990年至2015年全世界削减了一半的贫困人口,在这其中中国的减贫成绩占到了70%,功不可没。目前世界上仍然有大约7亿人口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中国占到了10%,要达到彻底脱贫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谈到中国减贫事业对世界的启示时塞克兰表示,中国的成功应归功于中国政府勇于创新,善于探索,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扶贫和脱贫模式,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并没有照搬其他国家的减贫模式,而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减贫方式,适合自己的就继续做下去,不适合的就进行调整,这种做法也让中国的减贫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几个经济特区,吸纳了大量农村贫困劳动力。他们经过培训,在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以及上海新建的自贸区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促使一大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由此看来发展还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中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塞克兰还表示,中国建设“全民小康社会”的战略也是助力中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做法,值得国际社会借鉴。中国政府倡导共同富裕,先富起来的人要帮助贫困人口一起富裕。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显示出强大生命力,这种互帮互助相互提携的做法不仅使社会基础更加稳定,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还推动区域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消除极度贫困奠定了重要基础。

塞克兰在谈到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致力于减贫事业时说,减少贫困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议程中“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三大支柱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减贫问题,国际社会必须通力合作应对贫富悬殊以及环境恶化等世界性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联大发展峰会上宣布将给予发展中国家总额达120亿美元的援助为世界做出了表率。习主席还提出在未来5年,中国将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落实2030年发展议程,这对国际减贫事业又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这样的负责任大国的领导和参与,国际减贫事业一定能够取得长足进展。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落实发展议程,2030年彻底消除日均收入1.25美元以下的极度贫困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联系本文记者

李秉新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