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揭示,人脑中存在“希望电路”——

如何打造幸福力

人民网记者 李晓宏

2015年07月08日00:4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哈佛幸福课教授沙哈尔
哈佛幸福课教授沙哈尔

“30年前我从医时,以为帮助病人减轻心理痛苦,他们就快乐了。而事实不然,病人的最佳疗效不过是情绪归零,但内心空虚。”日前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表示,最新的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减轻心理痛苦的最好方法,不是传统的安慰、抚慰等,而是提升人们的希望。

“关注人的优势,致力于给人力量,让正常人生活得更好。”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蓬勃发展。“6年前,在哈佛开幸福课的沙哈尔教授去中国考察,塞利格曼教授去韩国,我去了南美洲,看到积极心理学在当地颇受欢迎深感振奋,同时担忧缺乏专业性推广会导致谬误流传。”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詹姆斯·鲍威斯基介绍说,“于是,我们提议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聚集全球该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由顶尖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以科学方法研究和推广幸福能力。”

始于2009年的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两年一届,每届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发布。几乎与国际同步,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2010年启动,7月3日在京举办第三届会议。

“全球兴起的‘幸福热’,折射了在信息透明、变化急遽、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拥有幸福的能力’正日益成为大众的迫切需求。”中国积极心理学领军者、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说。

为何感觉不幸福?

数据显示,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并未明显上升。

“这种现象不独中国存在。”彭凯平说,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只要能够取得成功就一定会感到幸福。比如进了好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到很高的薪水等。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颠覆了我们关于幸福的许多传统认识。

有钱不一定幸福。经济学上有个重要发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达到8000美元时,进入一个“拐点”。跨过这个拐点,幸福和经济收入就不再正相关。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8000美元。也就是说再过一二年,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成功不一定幸福。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说,他之所以会在哈佛大学开“幸福课”,是因为他曾经非常不幸福。沙哈尔起初在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大学二年级时,书念得不错,体育很好,社交也没问题,但是一点儿都不幸福。后来他从计算机专业换到哲学及心理学专业,想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幸福,二是如何才能变得更幸福。

这两个问题也是诸多人的困惑。哈佛大学索尼娅·柳博士研究发现,人类50%的幸福是由基因决定,亦即有人是天生的乐观派,有人会生而不幸福。每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

而环境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只有10%。也就是说,是否富有、是否住着别墅、是否天天吃着珍馐佳肴、是否天天戴着名贵珠宝,对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中了500万元的大奖或是遭遇不幸,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幸福水平,人们的幸福感很快就会回归自己的“基础值”。

“这种近乎宿命论的观点让人无奈,但剩下40%的幸福因素却由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决定。”彭凯平说,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也不易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选择。我们哪些行为和思维影响幸福感?

幸福究竟是什么?

泰勒·本·沙哈尔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探寻幸福真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研究优秀者、积极者的心理,找出共性,如同发现豌豆叶上最鲜活的“豌豆尖”的秘密,让杰出和超常的秘诀大众化。

在常人眼里,赖恩是个传奇。事业上,不到20岁,他就是一家期权交易公司经理,25岁即成为百万富翁;休闲上,他是全美桥牌赛冠军。但个人生活不太顺利,多次恋爱均告失败,原因在于性格内向的赖恩对人非常冷淡。“你不风趣,缺少积极情绪,像条冷冰冰的鱼。”与他约会的美国女孩们说。

赖恩幸好有钱请心理师分析指导。心理师用5年时间找寻导致赖恩内心积极情绪封闭起来的创伤,但徒劳无获。事实上,在纽约长岛长大的赖恩喜欢玩橄榄球,爱看橄榄球比赛,热衷桥牌赛,生活优渥,他只是基因上属于积极情感最差的5%人群。赖恩不幸福吗?当他每天上午9时30分步入纽约证交所,时间对他而言仿佛停止了,直到纽交所闭门的钟声响起。当他参加桥牌赛时,时间仿佛凝固了,直到10天后比赛结束。

“全身心地投入,付出成为享受。”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华代表、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副秘书长赵昱鲲解释,赖恩这种体验不同于普通的快乐,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流”,是幸福的一种形态。

“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赵昱鲲介绍,超越物质层面后,人们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学家研究特别幸福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发现他们不比别人更笃信宗教、更美貌、更成功,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善于与人相处,有很多朋友,有情感支持。二是有集中精力做事的“心流”,“参与”的过程比追求结果更快乐。三是能为更多人带来利益。美国大数据研究表明,做利他的、为别人服务的事比做有趣的事快乐感更持久,这也是做慈善的魅力。

如何提升幸福能力?

“获得幸福的秘诀之一,是找到你的最大优势,并用这些优势经营你的工作和生活。这需要人们对自己的优势和情绪知情。”塞利格曼教授指出,当今积极心理学一个重大变化,是与现代科技结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追踪、研究人类幸福形态。

这方面,中国积极心理学工作走在国际前列。本届大会上,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发展中心启动“幸福科技全球创新挑战赛(幸福派)”活动,全球招募与幸福研究相关的创意和科技产品。

“这些国际一流产品及项目,将被纳入我们筹备成立的世界首个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提供具体的检测和指导工具,帮助人们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品格优势、提升幸福感等。”H+Lab负责人之一、启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介绍。比如,前段时间德国发生的空难,驾驶客机撞击山脉的副机师曾患有抑郁症,但在航空公司招考时的心理问卷环节没被检测出。如今,“H+Lab”从美国征集的怡然心压计,将试剂含在舌下几十秒,通过检测唾液激素,能够得到受试者心理压力的生理指标,可与问卷测试相互印证,减少漏诊。

“拥有幸福是一种能力。”彭凯平表示,面对信息高度透明、变化迅猛难测的未来世界,人们更需要这种能力,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拿到这种能力。

“通过H+Lab平台,我们将打造‘线上’和‘线下’幸福生态圈。‘线上’建立信息、方案、方法等学术平台,‘线下’与企业合作,建立学术基金,引进科技项目等。”彭凯平表示。据介绍,作为国内积极心理学首倡者,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致力于“通天”,是世界积极心理学6大研究中心,也目前国内唯一的国际积极心理学会战略合作伙伴。“接地”,幸福教育和实践将进入社区,为社区组织、行业、俱乐部等开展活动提供主题、师资和科技设备等。

联系本文记者

李晓宏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耿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