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杨振武在“巴中合作专题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里约热内卢·2015年6月17日)

2015年06月18日13: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尊敬的巴西瓦加斯应用经济研究所总协调人卡斯特拉尔先生、

尊敬的巴西瓦加斯应用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尔斯博士、

尊敬的中国驻里约总领事宋扬先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巴西经济研究所的盛情相邀,让我有机会与在座的朋友们进行一次交流对话。

首次踏上这片美丽丰饶的国土,我就被浓郁的巴西风情深深吸引。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巴西相隔万里,但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碍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贝利、罗纳尔多、内马尔、卡卡等球星在中国声名远扬,巴西烤肉与咖啡受到中国人喜爱,桑巴舞也拥有众多中国粉丝。这次来巴西,有当地朋友向我介绍,不少里约人每天要乘坐中国制造的“面包山”号渡轮,再换乘中国生产的地铁列车去上班;在著名的东方街,还可以品尝地道的中国菜。

中国与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同属金砖国家成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很多相似的使命。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进程曲折艰难,新兴经济体普遍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如何认识和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巴两国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这是趋势性、不可逆的。听说许多巴西朋友对“新常态”很感兴趣,借此机缘,谈谈我个人对“新常态”的理解。

新常态新在哪里?简单说,是四个关键词: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

中高速,就是增速换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用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现代化之路,经济连续高速增长,总量跃居全球第二。近年中国经济有所放缓,这是“中国快车”多年来高速前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面对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也“受不了”长期维持两位数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从高速到中高速,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何况,当一个经济体成长起来后,总量和基数变大,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绝对值要比过去大很多。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是7%左右,比去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量仍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增量,甚至相当于20年前的全年经济总量。

优结构,就是结构调整。今天的中国经济,站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调结构是新常态的最本质特征。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出现新的积极变化,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陆续萎缩、退出。当然,调结构会有阵痛,但经济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作为新兴经济体,就更不能只盯着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而是要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新动力,就是动力转换。很长时间里,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可能在座一些朋友对“中国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玩具、服装、小家电上。然而,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必须把发展动力切换到科技创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只有紧紧跟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节奏,让创新成为点燃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才能动力强劲、活力十足、潜力无限。

多挑战,就是风险累积。风险防控对于任何国家都很重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一些曾经“看不见”、“不确定”的风险,有可能逐步显性化。这并非经济本身出了大问题,而是增速换挡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们的预期,带来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滑,与此相关联的金融、债务等风险隐患也有所显现。目前,中国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不过,总的看,风险确实有,却没那么可怕。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战略和拥有的政策储备,足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新常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意味着富态、优态、活态,意味着结构更佳、效率更高、环境更美、民生更好、经济基础更牢、发展更可持续。

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国际问题与国内矛盾叠加,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聚合,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交织。同时要看到,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基本面是好的,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最大的宏观政策空间、最广阔的消费市场,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一年多来,中国出台了33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涉及15个领域,释放了大量红利。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看,虽然速度有所回落,但仍不低于7%,合乎预期,处于合理区间,在世界范围是很快的。居民就业和收入同步增长,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一些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正加快孕育。

我可以说几个数字:今年一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38.4%,换句话说,中国现在平均每天就增加1万名小老板。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6%,超过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出工业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像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的增幅都在50%以上;互联网零售额年年刷新纪录,现在的增长率仍超过40%。我相信,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今天,我向各位赠送一本中国的畅销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它的全球发行量已超过450万册,葡文版首发式是在巴西举行的,这本书里就有中国有信心、有底气化解“成长烦恼”的秘诀。

新常态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我的回答是:带来机遇,带来财富,带来共赢。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一大贡献。中国主动适应新常态,目标是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考验实力和智慧的马拉松。我们将致力于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业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挖掘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预计超过5亿人次,这必将为各国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真诚欢迎巴西加入这场马拉松,与中国并肩领跑。

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表示中方倡议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并得到积极落实。在此期间,他成功访问了巴西,中巴双方签署56项合作文件,涵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防务、金融、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可谓成果丰硕。就在上个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时提出“3x3”新模式,并获赠了里约热内卢的城市钥匙。这些都对中巴两国深化合作意义重大。目前,中巴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依然活力迸发,前景光明,总体上升的势头没有改变。作为东西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不断加强互信、互鉴、互利,是新兴市场国家平等相待、携手共进的典范。新常态下,两国应当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共克困难,共谋发展,助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中国已连续六年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巴贸易额约占巴西外贸总额的18%,铁矿石、大豆和石油类产品占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80%左右。到去年底,在巴的中资企业超过100家,巴西企业在华投资也在增加。双方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经贸,而是“上天入海,包罗万象”,资源卫星、支线飞机、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生物技术等合作项目都在开花结果。我们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逐步扩大两国“1加1大于2”的合作效应。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加快,居民消费升级换代,为巴西大宗优质商品包括农产品提供了更宽广的市场。巴西的伊瓜苏大瀑布、基督山、亚马逊河等景点,以及漂亮的海蓝宝石,都受到中国游客追捧,明年的里约奥运会,将有大量中国游客赶来看比赛。随着两国交往更加密切、旅游签证日趋便利,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带动巴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兴旺。

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迅速崛起,将促进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再工业化”。这些年,中国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电站、最快的火车,还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去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小到纪念品、足球,大到场馆内的LED显示屏、运送旅客的地铁列车,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有性价比高的装备制造能力和集成技术,巴西有基础设施扩建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中国装备绿色、节能、低碳的特点明显,完全符合巴西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环保要求。双方的产能合作恰逢其时,可以低成本、高起点推动巴西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扩大就业。

新常态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投资机会更多,营商环境更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在实施,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这无疑为巴西企业在华投资开拓了一片新蓝海。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也给巴西工商界、金融界打开了一条财富增长通道。

新常态下,中国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将有更多的企业奔赴巴西投资兴业。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地理立足点是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但它又是开放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唱”,而不是“独唱”,我们期待拉美伙伴加入。巴西是亚投行在美洲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参与改造亚非薄弱的基础设施,打造欧亚之间高效便捷的大通道,不仅能振兴沿线区域的发展,还有助于全球经济文化交流,参与者自身也是受益者。

去年,我所在的《人民日报》在中国主流媒体中率先报道了“经济新常态”。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社已经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的大型现代化全媒体集团。《人民日报》的单日发行量超过310万份,客户端的用户下载量已超过4200万,官方微博的粉丝数超过6500万,全媒体覆盖用户总数达2.5亿人,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报道中巴合作的新进展新成效,为两国友好交往搭建优质的传播平台。我顺便推销一下,希望在座的朋友下载《人民日报》客户端,走近我们的微博微信账号,实时获得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新资讯。我也借此机会邀请在座各位朋友到中国、到人民日报社参观访问,我期待在北京和大家再次见面、共叙友情。

让我们感到十分荣幸的是,罗塞夫总统阁下昨天在巴西利亚会见了人民日报社代表团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总统阁下高度评价中巴两国关系,并就进一步推动中巴务实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见解。习近平主席也说过,中巴关系堪称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我们作为媒体人,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对两国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

女士们、先生们,在世界地平线上,活跃着中国与巴西腾飞的身姿,这对亚洲、拉美乃至全球都是福音。中国人常说“朋友越走越近”,让我们携手踏上中巴合作新征程,共同开创两国发展新未来。衷心祝愿中巴两国友谊之树常青,共赢之路顺畅,衷心祝福中巴命运共同体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 

分享到:
(责编:白宇、张玉珂)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