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旧金山6月10日电 (韩莎莎)被美国政府指控涉嫌“经济间谍罪”的天津大学教授张浩目前已经委托美国奥斯顿国际律师事务所 (Alston & Bird LLP)和当地刑事犯罪律师事务所(Nolan, Barton, Bradford & Olmos LLP)联手代表他出庭应诉。
6月10日,关于张浩是否获保释的第一场听证会在位于圣荷西的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举行。经过辩护律师和美国检方辩论,法官建议两周后举行第二场听证会以裁定张浩是否准予保释。
张浩目前被关押在美国北加州圣塔克拉拉县监狱。下午出庭时他身穿橘红色狱服,向坐在观众席前排的妻子范丽萍挥手致意。在听证会期间,范丽萍有拭泪动作。为张浩作证的Eun Sok Kim在法庭上表示,张浩是一个“正直并且工作一直很努力的人”。Kim是张浩在南加州大学读书时的博士生导师。
据相关人士介绍,张浩被准予保释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一般类似案例都会准予保释。”法官在听证会上表示,由于该案更加复杂,距离庭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相关人士解释说“由于案情复杂,会有各种预审环节,到真正开始审判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被告被判无罪,那么这一两年就白白被关押了。同时,准予保释也符合美国‘无罪推定’的原则。”
按照美国法律,嫌犯准予保释需要满足的最基本条件包括:被保释人有固定住所,缴纳保释金,有担保人以及需要佩戴电子监视器。
根据听证现场双方辩论情况来看,张浩在保释期间的固定住所以及确保个人可以缴纳保释金等问题美国法院需要进一步核实,因此最终是否被保释还需要再次听证。
张浩于今年5月16日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以涉嫌“经济间谍”以及“窃取商业秘密”等罪名被美国FBI逮捕。19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对包括张浩等3名天大教授在内的6名中国人的起诉书,指控他们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以帮助“中国的大学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业”。
起诉书称,张浩(36岁)和庞慰(35岁)都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资助下进行研究和发展薄膜体声波谐振(FBAR)技术。在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庞慰被科罗拉多州的安华高科技公司(Avago)聘为工程师,张浩则去了马萨诸塞州的思佳讯通信技术公司(Skyworks Solutions Inc.)。
从2006年10月29日至2013年3月3日期间,庞慰、张浩等6人通过电子邮件共计52封。据FBI宣称,这些邮件包含“敏感信息”以及“商业秘密”。2009年6月左右,庞慰、张浩从美国公司辞职,并接受天津大学全职教授的职位。两人及其他人还与天津大学在天津滨海新区合资成立了ROFS精密仪器公司,打算在中国全面生产FBAR技术产品。
根据起诉书,他们从这两家公司窃取的薄膜体声波谐振(FBAR)技术可以让手机和其他通信器材过滤无线电信号改善通话质量。除商业用途外,FBAR技术还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
目前,除张浩在洛杉矶被捕外,其他5人都在中国。
根据美国奥斯顿国际律师事务所,该案是“包着知识产权内核的刑事案件。”
为什么一起本应该由张浩等人工作过的美国公司起诉员工的知识产权案件变成了美国政府公诉的刑事案件?根据相关人士解释,美国政府在起诉书中指出,天津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大学以及“211工程”重点大学。这属于“有中国政府支持的实体。”这个披着刑事罪责外衣的本质在于:张浩等人研究以及发展的FBAR技术是否属于商业、技术秘密;他们的行为是否属于窃取行为。
美国奥斯顿国际法律事务所成立于1893年,目前有900位律师。这次主要负责张浩案件的为该公司华裔律师胡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