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专家解读“一带一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

2015年06月10日16:2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图片来源:网络

人民网6月10日电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进入到实施阶段。但是,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如何正确理解“一带一路”是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综合《国资报告》、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多位专家解释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对外援助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是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解释,这是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因为“马歇尔计划”美国对其西欧盟国的经济对外援助,而“一带一路”不是。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是要打造成一个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也提出,在反对别人拿“马歇尔计划”类比 “一带一路”的同时,也不要自我陶醉地把亚投行比作 “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这些制度安排都有维护一国霸权的意味。”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没有政府的支持,“一带一路”无从谈起。同样,没有企业跟进,“一带一路”则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演变为一种对外援助项目。因此,明确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很重要。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会有一些误解和担忧,比如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新兴产业、是否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贸易而忽视分享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否大多使用中国工人而对当地的就业帮助不够等问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宋荣华和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总裁郝耀华认为,这就要求我们重在通过务实合作和实现互利互惠达到消除误解、寻求支持的目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量”的扩大,也要重视“质”的提升,还要重视交朋友,不断提高中国品牌和“合作好伙伴”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这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表示,有些企业认为有了“一带一路”就能赚钱,这种想法是有风险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稻葵进一步指明了这种风险:认为在国内成功的套路在国外也能适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纵使获得了国外政府的支持,但是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比如社区、教会、部落等也要考虑。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他说,中国的第一次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建立特区,第二次是加入WTO,而此次“对外开放”是建立在前两次基础上,层次、水平、质量、规模更高的一次大开放。与之前的对外开放相比,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赵可金认为,“一带一路”更侧重东北、西北和西南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侧重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政策沟通、道路相通、资金融通,然后是货物畅通,最后做到人心互通。一定要强调‘国之交、民相亲、利相融、心相通’。” 魏建国说。(记者常红、实习生米惠惠)

分享到:
(责编:米惠惠(实习生)、肖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