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突尼斯游记之七——沙漠绿洲托泽尔

人民网记者 王新萍

2015年06月10日12:4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突尼斯古城托泽尔,其实从地理上更靠近阿尔及利亚。这是一块沙漠绿洲,有1000多公顷的椰枣林,登高远望,托泽尔仿佛茫茫大漠中的碧玉。据说,在曾经的旅游旺季里,来自各地的游客常在沙坡上支起帐篷享受沙漠绿洲的独特风情。

然而,在托泽尔的金茉莉酒店里,我们似乎是仅有的几位客人。当地导游穆罕默德说,2011年“革命”以前,这里的旅游业非常繁荣,欧洲游客喜欢从这里前往撒哈拉沙漠游玩,又从这里返回,于是酒店客房常常一房难求,如今经济不景气,加上巴尔多博物馆恐怖袭击案发生,景区酒店更是门可罗雀。

沙漠天气热,早晨7点我们就出发了。清晨,穿上外套还有些冷,穆罕默德甚至夸张地穿上了夹克衫,看着酒店里的棕榈婆娑,无法想象一会儿后能有多热。

从托泽尔出发,朝着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边境方向行驶,沿途能看到三个绿洲:切比卡(Chebika)、塔马泽(Tamerza)和米德思(Mides)。打开手机,已能接收到阿尔及利亚电信公司的信号。

车行在路上,满眼都是一团团的草,草与草之间是裸露的沙丘。单峰骆驼悠闲地啃着草。羊群已经见不到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们的车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一辆。每天晚上的风会把车辆轧过的痕迹吹走,只留下不断变换位置的沙丘以及浅浅如水波的沙纹,诱惑着人们在这片无人探访之地留下自己的痕迹。

眼前的沙漠完全看不到路,我们也不知道司机在这广阔无垠的沙漠里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开辟出道路的。亦或许,长期生长在沙漠中的人无需任何特殊导航工具,便可游刃有余地认清方向?

米德思风化后的岩石

地图上,米德思这个地方的名字其实是Ain El Karma。1969年的大雨引发洪水,冲垮了这里的罗马村落。如今能看到的,是裸露的橙色土地与石块,一层层仿佛波浪。电影《英国病人》以及《印第安纳琼斯》等曾在这里取景。古罗马人也很看重这块战略要地。据说他们曾将镜子放置在山上,通过反射光来通知城里的居民危险的到来。

鲜艳的三角梅为绿洲带来生机

车里的气温迅速蹿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你看到棕榈树,看到三角梅,心中当然会涌上一阵狂喜。因为拥有水,Djebel el Negueb山脚下的切比卡便成了沙漠中的伊甸园。

切比卡绿洲

切比卡阳光充足,因此得名Qasr el-Shams,阿拉伯语意为太阳城堡。它曾是罗马村落,后来成为柏柏尔人避世之所。然而,1969年持续近一个月的大雨引发洪水,冲毁村落,这里的居民不得不搬至别的地方。

曾被洪水冲毁的切比卡古罗马村落

走在切比卡的峡谷中,凉风习习,泉水清澈,青蛙快乐地游泳歌唱,声音响彻山谷。每年9月至次年5月的雨季,峡谷深处的小瀑布水量变大,不少游客还在此游泳。

路上偶遇柏柏尔族少年。他热情地陪了我们一路,就是因为觉得“有意思”。他说,他想去欧洲,而去的方式是找到一位欧洲人结婚。

爬山时,我们还遇到了两位阿尔及利亚人,他们是特意穿越边境来旅游的。他们热情邀请我们去阿尔及利亚,因为 “那里有很多中国人”。

鲜艳的头巾为橙色的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它是沙漠里生活的人们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

沙漠中的驯鹰人

美国电影《星球大战》的拍摄遗址紧靠撒哈拉沙漠边缘

公路两侧,裸露的土地上白色盐碱斑驳,一蓬蓬骆驼草艰难地生长出地面。再往前,渐渐不生寸草,土地发出莹莹光辉,与远处的山峦、高处的天空浑然一体。只有我们的车狂奔向前,耳边是狂啸的风。

寸草不生的盐湖

这些盐碱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酒店里的水龙头上接到的水会是咸的,为什么我们洗头发时用整瓶香波也洗不出泡沫。远古时代留下了的湖泊干涸,地下水上涌,留下的就是这样莹白的结晶。停车下来细看,有些地方还有未干涸的湖泊,其中樱桃色波光粼粼。需要小心的是,和冬天的湖面一样,这里有些地方看似地面,其实下面还有未干涸的湖水,一不小心可能陷下去。

突尼斯特产——沙漠玫瑰石,它由细沙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雕塑而成,外形酷似盛开的玫瑰。

分享到:
(责编:黄亚惠(实习生)、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