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人民网>>国际>>正文

镜鉴:陈说天下 | 外媒“黑”俄,别太任性

镜鉴

2015年02月16日21:3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陈说天下 | 外媒“黑”俄,别太任性

  镜鉴的话

  “有钱就是任性”,而任性却未必需要钱。个别外媒“黑”起俄罗斯来,那叫一个任性,让人哭笑不得。

  本期镜鉴(微信号:jingjianpd)推出“陈说天下”栏目的第二篇文章,小编读了几遍觉得相当过瘾。

  您有何感受?快发消息给我们吧。

  陈效卫

  “有钱就是任性”,而任性却未必需要钱。

  英国天空电视台网站近日登载了一篇关于卢布贬值的文章,借用俄罗斯远东地区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市民之口,得出了“在俄罗斯1000卢布已买不起任何东西”的结论。

  英国天空电视台网站文章的截屏。

  初读该文,颇有一种不明觉厉的“钦佩”;稍加分析,则令人哭笑不得:外媒“黑”俄,能不能有点文化?是不是太任性了?!

  别拿卢布不当钱!

  1000卢布果真“买不起任何东西”吗?

  左图摄于莫斯科欧尚超市,1公斤的米价格是45卢布多;右图摄于莫斯科迪克西超市,面包、牛奶、五花肉、橘子合在一起价格为377.5卢布。 陈效卫 摄

  笔者刚从所在的莫斯科市西南区连锁店迪克西买了些食品:500克面包76.5卢布,1公升牛奶59卢布,400克五花肉147卢布,1.31千克橘子95卢布,总共377.5卢布。按照人民币与卢布大致1:10的汇率,这些食品花38元并不算贵。而在大型连锁超市欧尚,1000卢布能买50个面包、1.5千克三文鱼或5千克巧克力糖,真可谓分分钟撑死你!真想问问那位英国同行,1000卢布,你到底想买多少?

  莫斯科迪克西超市里的苹果,一公斤64.9卢布。 陈效卫 摄

  天空电视台网站的这个报道,你信吗?恐怕连他本人也不会信。1000卢布“什么都买不起”?难道连一瓶饮料、一串葡萄或一块口香糖甚至一粒米也成了“奢侈品”?显然不可能。说物价当用数字发声。

  俄罗斯街头用1000卢布买东西。

  令人遗憾的是,天空新闻通篇除了“1000卢布”外,没有其他可资论证的数据。作者提供的“民调”结果是:75岁的老太太称,“1000卢布买不起任何东西”,另一对老年夫妇则埋怨,“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但上述三位老者作为当地人,不仅未能说出任何一种肉蛋果蔬的价格,而且自身身份也缺乏说服力:都没有具体工作单位,其中两人系无名氏,有姓名者也普通的如同张三李四,在这个拥有近30万人的远东第三大城市难以溯源求证。

  在街头购物的俄罗斯人。

  真实的新闻强调现场亲眼目睹。那位记者既然这么关心物价,不远万里来到布市,就应走几步到超市看看,统计几组数据。况且,既然1000卢布那么不值钱,花上几把也不至于心疼。

  “俄罗斯”,不是“饿罗斯”

  莫斯科连锁店的例子,也许不能使你信服,但据笔者所了解,圣彼得堡、喀山、索契等城市情况也大同小异。

  顾客在俄罗斯超市里结账。

  地球人都知道,莫斯科作为世界上最“居大不易”的城市,物价高于俄罗斯其他任何地方。远东地区物资供应虽不像莫斯科那样优先,但也在联邦政府有效调控范围内,1000卢布不可能疲软到毫无用处。去年9月,笔者赴远东四个州十多个城市考察,并未见到“更高”的物价。

  俄罗斯商店里的面包。

  从阿穆尔州自身来看,布市作为其首府是州重点保障对象。布市若无力解决“菜篮子”问题,该州其他地方恐怕更是鞭长莫及,民众抗议声也早会传遍全国。但生活在俄罗斯政治中心,笔者从未看到这样的报道,也未曾听过俄罗斯友人私下提及。而且作为与中国只有一河之隔的城市,若这样闹粮荒、菜荒,我们定会及时伸出援手,而不可能等到英国记者来发布“通知”。

  俄罗斯超市货柜上的“国酒”。

  过去一年来,卢布跌幅超过50%,但食品零售价格在政府严格控制下涨幅只有10%,因此并未对俄民众生活产生实质影响,1000卢布“无用论”几近梦呓。不仅如此,本月初俄政府还采取了新的措施来稳定民众情绪,如“国饮”伏特加降价16%。

  “什么都买不起”是个啥概念?

  如果1000卢布真的“什么也买不起”了,今天的俄罗斯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换言之,目前卢布要膨胀多少倍才能使1000卢布蜕变为英媒所说的废纸一张呢?不妨将“什么也买不起”理解为只能买几粒米。而“几”是从2到9,尊重英国同行的预设情感,取最小值2。据专家估计,普通大米600粒左右为50克,那么2粒米只有1/6克。而目前在莫斯科迪克西超市1000卢布可买到20千克大米,也就是可买到12万份“几粒米”。换言之,俄罗斯要通胀12万倍才能满足英媒卢布“无用论”的条件。

  面值1000卢布的纸币。

  通胀12万倍是什么样的景象?德国物价1923年2月和9月比1921年1月分别暴增330多倍和3300多倍,从1923年8月起,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德国工人日工资必须支付两次,拿到钱之后不得不一个小时内花出去,否则就自动作废。到后来通胀加剧时,现实生活已变成了笑话:小偷入室行窃时见满满一筐钱,便将钱倒出,夺筐而逃;家庭主妇做饭,直接烧钱而不用钱买煤;儿童在街头更是用大捆大捆纸币马克堆积木。货币贬到这个地步,人人可“视金钱如粪土”;“没什么别没钱”的人生箴言也自动切换成了“有什么别有钱”!

  俄罗斯超市内生鲜区照片。

  俄罗斯若真是通胀了12万倍,则必会出现上述情况:疯取(钱)疯购,商场变“战场”,民怨沸腾,政府岌岌可危。作为生活在莫斯科的外国人,笔者肯定早已饿成了照片,力不可支,自救不暇,遑论有闲情写“镜鉴”了。但目前,上述情况都没有发生。俄罗斯是平常如昨,平稳依旧。

  在超市内采购的俄罗斯人。

  如此一来二去,“1000卢布”这个罗生门难题就这么解决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么容易求证的事儿,英媒是如何报出来的?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新闻专业主义派”才能说得清。

  100万亿津元长的是这个样子。

  在文末不得不提的是,国内媒体和网站在翻译和转载英国媒体报道过程中的“任性”,客观上也起到了“抹黑”作用。如有的译文用“津元”来描述卢布前景,明显夸大了其贬值程度。津巴布韦2009年发行了1946年以来世界最大面值的货币100万亿津元,低谷时在当地只能买半个面包;而现在俄罗斯1000卢布能买50个面包,二者判若云泥。

  俄罗斯超市里的货柜。

  独家原创,图片除署名外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

  查看历史消息: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分享这篇文章: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责编:耿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