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布鲁塞尔1月23日电(记者张杰)在被誉为“欧洲福利之国”的荷兰,到底有多少穷人?穷人是否仅凭社会救济就衣食无忧?根据荷兰在线中文网报道,荷兰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每个人有“所必需的最起码的生活开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荷兰的穷人再穷,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文章称,荷兰的中央统计局CBS和社会文化计划局SCP每年都会公布上一年的贫穷数字,2013年,荷兰贫穷人口增加至14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海牙和莱瓦顿地区穷人最为集中,又以靠救济金生活人士、有子女的单身母亲、非西方外侨为多。
造成贫穷现象增加的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不少人在失业之后,最初可以领取到一定数量的失业金,但是,领取失业金是有一定期限的,当期限已过,仍然未能找到工作,就要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这就可能加入了贫穷大军行列中了。
社会救济金的标准和“穷人”的标准不完全是一回事,虽然社会救济金的数额低于这个“穷人”的标准,但是,不是领取社会救济金的人就一定列入贫穷行列。2013,荷兰只有47% 的依靠救济金生活的人士,才被称为“穷人”;与之相对的虽然有一些人无需领取救济,但是因为负债需要偿还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也可能被归为“穷人”。
文章称,对荷兰一些刚刚获得居留的单身外国难民来说,他们已有领取救济金的权利,暂时不用求职工作,每月除去房租、水电、煤气和医疗保险等,还有200多欧元的生活费用,省一省,也可以了;再储蓄一下,过一年半载,甚至可以买上一辆开得动的二手车!
当然,领取了救济金之后,健康的适龄者,是有求职义务的,而且生活不能奢华,负责检查的市政府社会福利处,对其存款、财产的拥有以及用以代步的汽车,都有一定的规定。
在荷兰,有确切的数字标准定义“贫穷”。以2012年的数字标准为例,以下可称为穷人:单身人士,月收入1060欧元以下;有一个子女的夫妇,月入1770欧元以下;有一个子女的单亲家长家庭,月入1410欧元以下。
以上的数字,扣除了必需的医疗保险,但是将医疗津贴、可能获得的赡养费、家庭财产、存款数字等计算在内。不过,一些特殊津贴,如租屋津贴等则不列入计算。
文章称,荷兰生活基本开支的最大笔费用,是房租、水费和电费等,收入低的人士,可以享受租屋津贴,至于日常吃喝使用的用品,则有很大的可以节省开支的余地。其中有一种叫做“食品库”的特殊慈善福利机构。虽名为“食品库”,实际上该慈善机构也提供一般日常用品,如牙膏牙刷、洗涤用品之类,甚至有儿童玩具。
这种发源于美国的慈善团体,是由民间团体操作的,有义工为之服务,专门向穷人提供免费的日常食品,而其日常的运作则需要靠公司、私人的赞助支持,提供食物或者现金等。荷兰是2002年才有了第一个食品库,2008年成立全国性组织,已经有8个地区性团体加入。目前全国共有55个食品库,义工83000人,每星期分发35000份食物,有大约85000名荷兰的穷人需要依靠这些食物生活。但是,要得到这些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条件还相当严苛。
食品库规定:进入食品库免费领取食品,必须是穷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穷,除去租金、煤气费、电费、水费、基本医疗保险保金、其他必需的保险金、每月偿还的债务(假如有的话),每月每户人家剩下可供开支的金额,单个18岁以上成人只有不足180欧元,每增加一个18岁以上成人另加60欧元,18岁以下子女每人只有50欧元的,才符合条件。
食品库需要依靠公司和善心人士的支持,才能维持基本运作,所提供的食品,可能是该机构使用善款采购的,也可能是超市即将过期而未能销售出去的食品。每逢节假日,一些媒体和食品库就发出呼吁,呼吁更多的公司或个人积极捐助,往往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 在2014年圣诞节前,在荷兰地方媒体的呼吁和协助下,该机构一共获得了250万欧元的捐赠,用以购买食品发放给穷人,一共有35000户家庭受惠。
然而,食品库联合组织在其网站上承认,尽管在过去几年里食品库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但目前只是帮助了4%的荷兰穷人,而其目标,是能够向20%的穷人提供免费食物。
文章最后指出,2002年荷兰出现第一个食品库的时候,政界有人认为,四年之后,这种食品库会消失,因为已经不需要了;但是,事与愿违,随着欧洲经济的不景气,食品库的“顾客”却越来越多,一些地方政府和政界人士也向食品库施以援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