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12日电以“建设法治国家 重启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014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会场)”于2015年1月10日-1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lexisNexis律商联讯在会上共同发布中国首部反商业贿赂蓝皮书——《2014—2015中国反商业贿赂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民企国企较外企而言面临更高风险,而商业贿赂风险最高的要属快消品和食品行业。
报告指出,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的规定,一些所谓“行业准则”“行业惯例”,皆可能被认定为商业贿赂。比如啤酒经销商与酒店订立协议,支付“专场费”“进场费”“买断费”,以求酒店只卖自己品牌啤酒,甚至为刺激服务员推销的积极性,采取返利措施,均被认定为商业贿赂行为。
调研报告主笔尹云霞律师表示,民企与国企相对于外企面临着更高的商业贿赂风险,房地产与建筑、快消品与食品行业是高危行业。
报告认为, 2014年葛兰素史克因商业贿赂而被罚30亿元人民币,包括中国区CEO多位公司高管被判二至四年有期徒刑事件,把中国反商业贿赂推到了国际公众的视野。中国反商业贿赂进入新纪元,七成的国企、外企,47%的民企建立相关机制。
尹云霞说,调研中发现已有一半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反商业贿赂合规的政策,培训以及相关的预警和处理机制。
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副局长肖福泉表示,目前国资委提出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未来5年规划,要做到三个再深化,两个再提升。企业法治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再深化,企业合规经营、企业依法治企的能力再提升。同时,这5年规划明确了至少中央企业要有1/3企业的法治工作,能够进入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行列。
据了解,调研从2014年8月启动,历时五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沙龙讨论等多种形式摸底中国企业反商业贿赂基本情况,填补了中国企业反商业贿赂实证研究的空白。此外,报告还从实务角度为企业主动启动安全模式、开展合规建设提供建议和方案。
会议的议题除了探讨依法治国战略中的法务机遇与挑战、新丝绸之路上法律风险防范及防范、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法治解读的主题演讲之外,还包括公司律师与法律顾问制度的衔接与协调、互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新话题,同时兼顾知识产权、商事争议解决、总法律顾问定位等传统话题中的新问题。(熊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