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中国早已进入我的生活”(驻华大使看中国)

俄罗斯驻华大使  安德烈·杰尼索夫

2014年12月29日04: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我今年62岁了。在我幼年、童年和青年时代,中国就进入我的生活了。小时候,身边随处可见中国商品,包括毛巾、服装、鞋等。最受欢迎的是中国制造的热水瓶,几乎家家都有一个。

  我读过许多中国的寓言故事,比如愚公移山。我们国家那时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在街上很容易碰到中国人。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学习中文。读到大学三四年级时才真正明白,研究中国不仅要学中文,还要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而且今生今世都要坚持不懈。从那时起,我从对中国感兴趣,到逐渐喜爱中国了。

  大学时代快结束时,我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1970年,我读大学五年级时第一次来中国,在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实习。如果算上那次来华实习,我现在是第四次来华工作,迄今已在中国总共工作了12年。

  在华工作和生活的许多细节令人难忘。1978年夏天,我再次来到中国,在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工作。那一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197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发布。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从来没有公布过。这表明,中国已回归正常生活,开始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我当时认为,中国拥有经济加速增长所需的一切资源。问题在于,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

  我记得中国在建立经济特区方面最早采取的那些步骤。这同样是1979年初的事。我还记得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就什么是中国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术语频繁出现。他们强调,中国的经济模式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理论观点闻名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因为当时苏联只有计划经济。

  在那个年代,北京的王府井、长安街、前门等地,有大型的自行车停车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自行车停在那里。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街上就成为自行车的海洋。假日里,我们可以驾车到北京周边,浏览名胜古迹,比如万里长城、明十三陵等,当时这些地方游客很少。

  那时我们工资不高,所幸去餐馆花费不多,比如在餐馆里买一瓶红星二锅头只花两块八毛五,有一种啤酒每瓶只要五毛五分钱。我记得当时经常点的菜,比如木须肉、回锅肉、鱼香肉丝等。我最爱吃北京烤鸭和水饺。

  1992年到1997年,我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了5年。那时,俄中双边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我们曾经提出过100亿美元的目标,但当时感觉很难实现,而我们现在的目标是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工作时,业余时间我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听邓丽君的歌曲,还看过电影《红高粱》。

  2013年,我被任命为俄罗斯驻华大使。接到任命书时,全家都很高兴。对我来说,再次来中国工作是期盼已久的值得高兴的事情,我没有考虑过也不愿意选择别的去处。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妻子随我在中国生活。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从小就来到中国,在这里上过学。她喜爱中国。上大学之后,还来中国学习过一个学期。虽然她现在不在中国工作,但只要有机会,她就愿意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看望我们,还因为中国吸引着她。

  近两年来,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今年我第一次去南京,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通过在中国的旅行,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对那些规模并不大的城市的印象比对北京、上海等地印象还深。当看到宽阔的道路、现代化的机场和高速铁路,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仅大城市,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俄中两国各领域合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都能得到新的发展。

  (本报记者张光政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9日 03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常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