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西哈努克太皇--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缅怀西哈努克太皇

傅学章

2013年02月04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2月3日,在柬埔寨金边,民众在安放着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灵柩的火化塔外排队。
  新华社发

中柬关系是从周恩来总理同西哈努克亲王的会晤开始的。

1955年4月,西哈努克亲王在亚非会议上见到了周总理,1956年访华后,又结识了毛主席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支持并鼓励他奉行的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他也非常赞成并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第一次访华时,他同周总理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写道:双方确认五项原则(潘查希拉)是指导两国关系坚定不移的方针。1963年刘少奇主席访柬时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又重申了上述原则。当时西哈努克亲王还特别高度评价中国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所采取的主动措施。后来几十年的历史说明,正是双方都恪守上述方针和政策,所以才使中柬关系之船始终都能把握好大方向,长期继续安全远航。

西哈努克亲王早些年是每两年访华一次,后来几乎是每年都来访问一次。特别是我国国庆逢五逢十的几次大庆活动,他都应邀参加,有几次还是首席贵宾。早年每次访华回国后,都要向柬埔寨人民报告访华情况。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他的感受,都如实地告诉他的人民。我本人就曾经多次听到过他访华回国后对柬埔寨全国人民的广播讲话,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很有激情,很打动人。

“一见钟情”,这是西哈努克亲王形容他同毛主席、周总理第一次会见时所引用的浪漫辞语。1972年,他在同贝却敌合写的书中,是这样描述他结识毛主席、周总理时的心情的: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可以说,这就是一见钟情。这和我第一次见到戴高乐将军和毛泽东主席时的情景都是一样的。仅此三位伟人而已。他们为什么都如此同样地打动了我?大人物的平易近人及其对小人物的尊重,对一个小国和小国领导人的尊重。他们都重视一个民族和一个个人的尊严,他们作为爱国者,也懂得尊重别国的爱国者”。

西哈努克亲王回忆1970年3月19日从莫斯科飞来北京时的心情时说:

“当时我面临着去哪个国家的选择。金边阴谋家给我造成的命运,反倒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立即意识到要到北京寻求支持,我信任毛主席、周总理对我的深厚友谊。一到机场,果然如此,周总理拥抱着我说:你还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中国绝不承认别的任何人。这些话深深地感动着我”。

西哈努克亲王也回忆过1970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毛主席会见的情况。当他对毛主席说,很多柬埔寨人来北京,增加了中国的负担,为此感到抱歉时,毛主席对他说,能为亲王负担得越多越好,拥护亲王的人如果不能去前线,就请他们来北京,中国都提供方便和帮助。

后来西哈努克亲王经常对接待他的中国人员说,在柬埔寨遇到巨大灾难的时刻,是中国给以巨大而无私的援助,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援助。是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阁下等中国领导人,鼓励他坚持斗争下去,直至柬埔寨恢复独立、和平和领土完整。

西哈努克亲王是心直口快、开放透明的演说家;是善于深思熟虑、敢于坚持己见的政治家。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思维方式和处事技巧。在枝节问题上,灵活多变,在大是大非上,固守原则。他认定的路,就一定走到底。在万隆会议上他顶着西方势力的压力,毅然决然同周总理交朋友。他的这份友谊,对于刚刚粉碎敌人暗杀阴谋而坚持前来与会的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来说,是弥足珍贵的。1963年刘少奇主席不顾敌人的暗杀和破坏,如期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表达了对柬的信任和支持。西哈努克亲王为了万无一失,亲自驾车把刘主席从机场接到王宫。在基里隆和暹粒吴哥访问时,他同刘主席形影不离,亲自导游,亲自解说。在那个特定的情况下,双方都显示了患难与共的决心。他后来谈及此事时说,是相互信任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他后期久居北京,除了保健就医之外,还因为他信任中国,要用人生的最后一程,接续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他说他也读过毛主席的书,认为毛主席有关人文理念中的哲理,是马克思逻辑概念同亚洲传统文明的结合,同佛学中最宝贵的大爱理念是一致的。他笃信佛教的因果关系,他说过:“施人以友好,人亦报之以友谊”。这同中国的“善以待人,人善待之”是一样的。西哈努克亲王与中国之间,也许正是由于在人类良知、伦理观念和道德原则上的相通,所以才能超越现实政治偏见,规避意识形态差异,而结下历久弥珍的友谊。

 

要闻:
独家评论:

 

分享到:
(责任编辑:覃博雅、杨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