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媒评中印教育落差:中国“模范”,印度“留级”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1月22日文章】题:模范生中国,留级生印度
“中国人没有后代了吗?”一些第一次到中国的外国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那里几乎看不到孩子,只有非常小的小孩偶尔在院子和公园里玩耍。但这并非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后果——中国孩子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回家后就是做作业。不断为考试和测验拼命用功让他们失去了所有业余时间。
“孩子比我们忙”,家长们开玩笑说。但对孩子来说这并不好玩。学习压力大,学生因为害怕成绩不好而自杀的报道并不少见。因此中国政府常常遭受批评。公众和个人都在激烈争论的是,是否应该继续向学生施加如此大的压力。但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呢?生活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能没有学业压力吗?
邻国印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印度人口也超过10亿,但学业压力却不见踪影。印度小孩随时随处可见。他们在集市上打闹,乞讨,在公园里玩板球,成群结队穿梭于街巷之中。他们常常身穿校服,只不过很少出现在学校里。在农村,很多孩子只有午饭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此外,教师的薪水很低,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因此几乎没有时间管学生。农村学校每天的上课时间很少超过一课时。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厕所,而相关负责人至今从未注意到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直到最近,印度才掀起一场为学校修建厕所的新运动。
尽管饱受批评,绝大多数印度人和中国人未来也仍旧依赖公立教育体系。因此,2010年两国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框架内首次参与国际评估是一个良好开端。世界上人口最多、条件类似的两个国家参与对决。两国分别选出一小部分精英参与PISA测试。代表中国的是上海,代表印度的是喜马偕尔邦和泰米尔纳德邦。
测试结果最终对中国和印度都不具有代表性。尽管如此,测试成绩还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中国的学生全球排名第一,印度学生在所有参与国中排名倒数第二。
没有快速解决印度困境的办法。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印度人的识字率为75%。他们能够使用母语阅读和书写,即所谓足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但PISA测试结果对这一数据提出强烈质疑。因为在精挑细选参与测试的印度学生中,只有28%的人被认为足够识字。大多数参与测试的学生几乎无法回答最简单的阅读理解问题。
相比之下,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国的人口识字率为90.1%。在中国,识字的标准是至少掌握1500个汉字。在享受基础教育权利方面,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印度的民主制需要大力迎头赶上。特别是女孩在印度一向受到歧视。恰恰是在农村地区,家长很少为她们的教育投资。而印度女孩在PISA测试中的成绩远远高于印度男孩。
中印两国仍旧存在城乡教育落差。也正因如此,印度如今将受教育权写入了宪法。但到目前为止,在处处师资紧缺、水平不高和薪酬过低的情况下,对于如何使远离教育的阶层在教育问题上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使农村儿童履行受教育义务,印度尚未出台任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