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非洲雄狮,加速奔跑(国际视野)

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

刘贵今

2014年07月25日04: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2013年9月,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非洲象牙海岸的巴萨姆地区施工,建造高速公路。
  人民视觉

  快乐的非洲儿童。
  人民视觉

  2014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莫桑比克政府主办“非洲崛起,建设未来”圆桌会议论坛。
  人民视觉

  2001年,英国《经济学人》在报道非洲时的标题是“无望的大陆”,2011年这个标题换成了“崛起的大陆”。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同非洲的经贸合作,至少拉动了非洲2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非双方都从合作中受益

  

  增长速度仅次于亚洲

  提到非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贫穷落后、战乱饥荒。其实,非洲是块古老而年轻、广袤而富饶的大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虽然某些方面还比较落后,但充满生机,发展潜力巨大。非洲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年均增长超过5%,是仅次于亚洲的全球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已达2万亿美元。

  诚然,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穷和落后的大陆,面临着从边界纠纷到贫富悬殊等诸多固有和新生的问题与挑战。但进入新世纪和新千年以来,非洲的发展开始提速。2012—2013年连续两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超过一半在非洲。非洲作为世界“聚宝盆”的自然禀赋正转化为生产力,市场热潮涌动,外国直接投资稳步上升。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到2020年,非洲面向消费者行业、农业、资源和基础设施将创造2.6万亿美元收入;2030年,非洲超过一半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2040年,非洲劳动力将达到11亿人口。根据另一项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增加到20亿,届时全世界每4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非洲。如此巨大的新兴市场,将发挥出无穷的潜力。非洲国家2013年利用庆祝非统/非盟成立50周年之际,相继推出联通全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提出未来50年发展远景蓝图等宏观计划和设想——对加强团结统一,掌握自身命运,实现复兴,非洲信心满满。

  世界对非洲刮目相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关于非洲发展报道的封面文章标题,2001年是“无望的大陆”,到2011年换成“崛起的大陆”。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对非洲更加重视,看好其未来前景。美国国会还就“是谁丢掉了非洲”进行辩论,有的议员无端指责中国“抢走”了非洲。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47个非洲国家的元首,今年8月赴美出席美非峰会。

  中国“非洲观”独具视角和情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展演讲时,把非洲称为“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和正在“加速奔跑”的“雄狮”。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的演讲中,用堪称世界“三个一极”定位非洲,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和“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两场面向非洲和世界的重要演讲,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非洲地位、作用、现状和前景的深刻认识、中肯评价及美好期待,构成了独具中国视角和情怀的“非洲观”。 

  中国没有殖民非洲的原罪,中非关系是一部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友好交往史。中华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和为贵”的理念,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对非政策和实践。中国从未对非洲盛气凌人,从未将非洲视为“黑暗”和“失败”的大陆,从未把非洲当作累赘和包袱,而是一直用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非洲,从非洲看到机会和希望,看到前途和未来。中国对非洲不舍不弃、不骄不傲的态度在世界所有大国中,堪称独一无二。非洲国家对此赞许有加,这构成了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国内有网民认为,“中国还有1亿多人口没有脱贫,为什么我们还要援助非洲”,有“这样做是吃了亏”的抱怨。

  由于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现实使命,一致或接近的国际问题立场,中非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援助和被援助关系,也不是短期的“同路人”或“利益共同体”,而是如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坦桑尼亚演讲时所说,“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是休戚与共、志同道合的长期战略伙伴。这种关系,不能用世俗的“吃亏”或“沾光”去定义,而是平等互利、义利统一、合作共赢的关系。

  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十分贫穷的时候就“勒紧裤腰带”,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花大钱修建坦赞铁道,没图非洲的一滴石油或一块矿石。而非洲兄弟1971年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上,则顶住了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改革开放后,中国调整对非政策,在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传统援助的同时,重点转向互利合作。中非经贸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非洲的经贸合作,至少拉动了非洲2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国的产品、服务、技术和工程遍布非洲,中非双方都从合作中受益。

  中非经济互补性极强,在政治上也是天然的朋友和伙伴。李克强总理在亚的斯亚贝巴的演讲中,阐述了新时期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的“四六一框架”,特别强调实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及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以及帮助非洲实施跨国高铁、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中国乐于同非洲共享发展经验,希望非洲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技术,通过中非产业战略对接,增强非洲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双方合作提质增量,达到新的高度。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非洲一系列发展宏观计划的呼应衔接,必将产生“1+1>2”的积极效应,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插上翅膀。

  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区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的成功范例。我曾三次参访该园区,每次都惊喜地看到它的新变化。2010年第一次去时,那儿只有一家水泥厂在生产,园区门口一大群牛在吃草。2011年去时,华坚制鞋厂的生产线已开工,这家民企从谈判到设厂只用了4个月。该国前总理梅莱斯感慨地说,“早就知道中国人办事效率高,但没有想到会这么高。”2012年,已有汽车装配、建材等十几家中企在园区落户投产,厂房连成一片,生产场面热火朝天。埃塞俄比亚有9000万人口,失业率高达40%,当地劳动力成本约为我国国内的1/4到1/5。每逢园区招工,十里八村的青年提前一天就排起长龙。中企派遣管理人员向当地工人传授技术,并把业务骨干送到中国培训,深受埃方欢迎。美国研究中非关系专家、《龙的礼物》一书作者布罗蒂加姆称赞中国在非洲开办的工业园区是非洲工业化的“孵化器”和“催化剂”。

  日前在中国举办的“南非年”活动启动仪式上,南非政府特别代表马吉拉致辞时说,非洲有句谚语,“若要走快,一人独行;若要走远,结伴同行”。非洲愿与中国结伴而行,定将走得既快又远。这其实是中非合作的现实写照和双方正在实现的共同愿望。

  “谁在搞‘新殖民主义’,非洲人最有发言权”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发展,非洲国家对此感受深切。针对一些挑拨中非关系的论调,非洲人民自己回应说,非洲人已足够成熟,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应当同谁交朋友。他们比谁都明白,中国在真心实意地帮助非洲发展。

  一些西方人长期把非洲视作其“世袭领地”,对现今中非扩大合作的事实横竖看不顺眼,攻击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和“掠夺资源”。事实上,仅美、英、澳、加等西方几国企业在非洲矿业部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比就高达70%以上。2011年美国对非矿业直接投资存量达333亿美元,占其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59%,而当年底,中国对非矿业直接投资仅相当于美国的15%,占其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25%。照此逻辑,这顶“新殖民主义”和“掠夺资源”的帽子,究竟应当戴在谁头上,一清二楚。因此有非洲领导人说,“谁在搞‘新殖民主义’,非洲人最有发言权。”

  中国对非外交不缺“公共产品”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强劲扩展和中国自身力量的增长,指责中国在非洲搞“重商主义”、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搭便车”、中国对非外交缺乏“公共产品”等声音鹊起。此类论调和看法既缺少根据也不符合实际。中国对非政策,既有连续性,又与时俱进;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受到非洲国家的广泛欢迎,被实践证明是富有远见和深得人心的。

  周恩来总理50年前访非时提出的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及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至今还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支持非洲国家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反对动辄制裁、施压和干涉内政,向非洲提供援助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原则,立场鲜明、独具特色、实事求是、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话语,这难道不是中国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不是中国对非外交提供的“公共产品”?近年来,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西方一些国家在其对非外交叙事中,也开始使用“尊重非洲”“互利共赢”等中国式语汇。即将召开的美非峰会,也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奥巴马在“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后尘”。

  近年来,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非洲热点问题的解决及和平安全事务。我本人在2007年即成为首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重点参与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和其他非洲热点问题。2008年,中国首次派军舰参与商船护航和打击索马里海盗。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发起“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得到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中国一直大力参与联合国、非盟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部队最多的,主要派驻人员为工兵、医疗分队和警察。从2013年起,中国首次向马里派遣武装安全部队,今年还将向南苏丹维和行动派出同样性质的军事力量。中国还加紧探讨向非洲常备军和快速反应部队建设提供帮助,支持非洲集体安全机制建设。中国参与上述活动时,坚持尊重当事国主权,不干涉内政、不寻求扩大势力范围、不为地缘政治利益谋划“政权更迭”,而是致力于劝和促谈,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为非洲的和平安全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者为首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5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