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北非明珠”突尼斯留下的思考(环球走笔)

孙 健

2014年06月11日10: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不少旅游达人眼里,突尼斯城曾是一个将传统阿拉伯风情与多样文化良好兼容的开放性都市。枣椰树掩映着的清真古寺、白墙灰顶的老城、整洁的城市林荫大道……它是非洲大陆最阳光、清新、现代的美丽城市之一,被赞誉为“北非明珠”。

  但是,对于现在重游突尼斯城的人来说,恐怕会慨叹今非昔比。议会广场、总理府周边与共和国大道等著名景观地段已成为政治“风暴眼”,频发的示威游行、集会、静坐等活动,每每留下的是遍地垃圾。紧邻老城的市政厅大型地下停车场内,一条行人通道散发出的气味说明,它还被迫充当着“兼职厕所”的功能。突尼斯城区,风起之时,纸片、塑料袋夹带着沙粒满街飞舞;雨季来临,积水、腐败物混合着泥浆四溢飞溅;马路上的大多数汽车一年到头都难改“灰头土脸”的模样,渣土车更是不加遮挡地在主干道上一路暴尘而去;市区周边,连片的生活与建筑垃圾已颇具围城之势。

  专业的自装自卸式垃圾箱、垃圾车已难觅踪迹,通常耕作在田间的拖拉机越来越多地驶进大街小巷,承担起收集城市垃圾的工作,它们每天定时定点地轰鸣在市区,环卫工人伴随左右,随手将垃圾扔到车上。但拖拉机毕竟不是垃圾收集清理的专业设备,不但容量有限,且开放式的装载、运输过程经常导致垃圾袋损坏,给城市卫生留下不少污迹。

  人们不禁要问,那个清新、洁净,让人流连忘返的突尼斯城去哪儿了?民众讲卫生、爱整洁的优良习惯又去哪儿了?

  突尼斯媒体与社会各界为此展开大讨论,多数人认为政治动荡是重要根源。突尼斯全面陷入动荡不宁之后,“街头政治”给城市容颜蒙上了尘埃,人们在渴望获取更多自由权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公众利益的尊重和维护,社会责任与公德意识有所淡漠。在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匮乏、市政投入停滞之际,临时政府可支配的公共服务资源大打折扣,环卫部门装备落后,怠工、罢工状况也时有发生。所有这些因素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让治理城市、保护环境的正能量迅速流失掉。

  卫生环境看似小问题,折射的却是大环境。它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城市发展水平,反映社会文明和法制化程度,更与社会和谐、民众精神面貌,以至国家的稳定繁荣息息相关。

  “向垃圾宣战”“还我干净整洁的城市与街道”“行动起来清理环境污染”……近两年来,有关动员突尼斯城各界民众投入爱国卫生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召唤屡屡见诸政府文件、媒体报道。但知易行难,环境卫生的彻底改善,依然有赖于整个社会走上稳定发展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1日 21 版)

分享到:
(责编:杨牧、郑青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