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火星车“才艺”比拼各显其能(第一现场)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2014年06月04日05: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团队成员正在对火星车进行最后的组装和测试。
  本报记者 陈一鸣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狂风卷起漫天沙尘,四周铁锈色的岩石更显面目狰狞。要不是头顶上还有一方蓝色的天空,眼前这片美国犹他州韦恩县的荒漠简直成了火星翻版。国际火星研究机构“火星学会”的实验基地“火星沙漠研究站”,便隐藏在这块人迹罕至的大漠深处。近日,第八届大学火星车挑战赛在这里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30支代表队参赛。

  研究站主任香农·鲁伯特告诉本报记者,为了研究人类登陆火星后的生存状况,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雷克伍德的“火星学会”2001年建设了沙漠研究站,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开展科考活动,大学火星车挑战赛如今成了研究站夏季闭站前的一场盛典。

  “今年,挑战赛的国际化程度实现了新的飞跃。”挑战赛项目主任凯文·斯隆兴奋地向本报记者介绍,“比赛第一年只有4所美国大学参加,后来加拿大、波兰的大学生相继加入。去年,一支印度大学代表队初次参赛,今年印度的代表队增至7支,仅次于美国的9支,赛场上还首次出现了孟加拉国、埃及的大学生。”

  烈日炎炎的大漠,成了一台台火星车“才艺对决”的擂台。在20分钟的准备阶段,选手们必须完成火星车组装、调试,并竖立起传递信号的天线杆。比赛开始后,每支代表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稳坐控制室,借助与火星车上摄像头、感应器连通的电脑,观察、判断几十米、上百米外火星车的状况和所处环境,并通过手中的遥控器进行远程操作;另一组则寸步不离地跟着火星车行进,必要时实施现场维修。

  “机械工程只是火星车上的一部分技术”,挑战赛比拼的不只是速度。赛事评委、天体生物学家海泽尔·史密斯告诉本报记者,她负责的“采样分析”赛程便是对选手综合知识的考察。

  记者在“采样分析”现场看到,借助火星车发回的视频和数字信息,控制室里的操作员必须迅速研究火星车面前的地形状况和地质结构,然后再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和一个最佳地点,指挥火星车快速抵达后,利用车载钻头钻入地面以下5厘米,采集土壤样品后带回。最后,团队里的化验员在显微镜下对样品进行矿物和微生物分析,并提出分析报告。

  多支参赛队表示,“协助‘宇航员’”的赛程最富挑战性。比赛时,地面上摆放着宇航员急需的4件补给品:锤子、扳子、改锥和汽油桶。此外,还有一个信号传输中继设备。几十米外,不同位置上的4套太空服代表着4位正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火星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搜寻到补给品,再用机械臂抓取,经过一番爬坡过坎,送交到每位“宇航员”手中,并把中继设备安放到指定位置。

  最终,上届冠军得主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工程技术大学以无可争议的实力蝉联冠军。印度斯坦大学队第一次参赛,有些缺乏经验。“地形起伏不定,阻挡了信号传递,让火星车不太听话。明年我们一定要把信号杆架得更高些!”负责通信工作的队员维舍尔对本报记者说。

  连续担任8届比赛评委的工程专家安德鲁·邓肯告诉本报记者,除了火星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团队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更加重要。邓肯表示,由于没有考虑火星重力、大气等多种因素,这些火星车不可能在火星上行驶,但设计中的好点子可能给真正的下一代火星车带来借鉴。

  近年来,中国太空探索能力突飞猛进,赛事组织者强烈希望中国大学生也来参加挑战赛。火星学会媒体和公关主任迈克尔·斯托尔兹向本报记者透露,在40多个国家设有分会的火星学会,近日已正式决定筹建中国分会。邓肯表示,大学火星车挑战赛可以成为各国大学生增进友谊、切磋技艺的平台,让太空合作从年轻人开始起步。

  (本报犹他州韦恩县6月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4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崔东)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