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延续前任伯南克的政策 

美国将审慎退出量化宽松

本报驻美国记者 吴成良 本报驻泰国记者 李 宁

2014年02月13日04:07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2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新任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这是耶伦2月1日上任后的“首秀”。耶伦表示将延续前任伯南克的政策,继续审慎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同时对美国经济和就业前景表示谨慎乐观。

  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经济学家保罗·埃德尔斯坦对本报记者表示,耶伦传达了两个信息:量化宽松政策继续退出,但是加息还为时尚早。

  退出量化宽松取决于未来经济发展

  在国会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举行的半年度货币政策听证会上,耶伦重申了美联储此前的声明,表示其资产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没有“预设轨道”,取决于未来经济发展,但她同时表示,只有在美国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停止削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步伐。

  最近两个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大大低于预期。耶伦对此表示意外,但同时表示不应该仅凭这两个月数据对就业市场下结论。针对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耶伦表示,美联储“密切关注最近的波动”,但她认为金融市场动荡对美国经济前景没有形成重大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耶伦这番话意味着,正遭受美联储收缩购债打击的新兴市场国家不会获得喘息之机。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美联储先后两次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各100亿美元。伯南克当时表示,美联储可能继续以相同的节奏退出资产购买计划。多数分析人士也认为,今年年内量化宽松政策将完全退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日前撰文表示,随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虽然市场对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已有预期,并部分反映到长期利率和货币汇率的调整中,但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将给一些国家造成破坏性的资本流动,那些宏观经济薄弱的经济体所受影响最大。要减少这种风险,美联储必须清晰地对外沟通,承压的新兴市场国家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国内政策应对。

  耶伦对近几个月美国的经济复苏、金融系统的发展等持乐观态度,但对就业市场并不乐观。她重申致力于实现美联储的双重政策目标,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耶伦坚持缩减量化宽松的表态,强化了投资者的看法,即美国经济足够强劲,能经受住减少货币政策刺激的考验。在耶伦做出这番表态后,美国股市和国债收益率均上扬。纽约股市11日四连涨,道指涨1.22%,标普指数涨1.11%,纳斯达克指数涨1.03%。当天,标准普尔10大类股票全线上涨,纽约证券交易所90%、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67%的股票收高。亚洲股市12日早盘也普遍上涨。

  新兴市场国家应加紧调整经济结构

  耶伦的听证总体上没有令市场意外,但她表示不会加快撤出货币刺激政策提振了金融市场。同时,中国今年以来的贸易数据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两大因素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普遍上涨。12日亚洲和欧洲股市普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路透社报道,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普遍回升,俄罗斯和土耳其股市12日均上涨1%。亚洲国家货币总体走强,其中韩元最为明显,在欧洲,匈牙利货币表现抢眼。

  耶伦在担任美联储副主席期间,力挺伯南克的政策。11日的听证会证明她继承了伯南克的衣钵。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将耶伦称为“迷你伯南克”,其表态都没有超出美联储最近一次货币政策声明的内容,而是传递了政策延续性的信息。

  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金融动荡。中国深圳股市是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金砖国家中只有巴西出了问题。他表示,一些评论家关于1997年至1998年危机重新降临的观点,令人感到惊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确实出现政治问题,特别是乌克兰、泰国和土耳其等,但不能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重现危机。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耶伦所说,美国只会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汇市的动荡不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去年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一轮资本外流的考验,相信大部分国家能应对今年资本外流的冲击。

  全德健指出,量化宽松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美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推出的救市政策,美国经济复苏必然导致量化宽松的退出。“过去几年,量化宽松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繁荣’。现在是退潮的时候,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国家能从容应对,外汇储备不足、经常项目账户赤字的国家难免捉襟见肘。”全德健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不能再依赖美国印钞票提供廉价资金,而是要抓住时机调整经济结构,练好内功。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防患于未然。刘利刚指出,新兴市场国家运用加息等货币政策短期内可以遏制资本外流,但长期来看作用有限。“比起货币政策,投资者更关注经济基本面,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

  (本报华盛顿、曼谷2月12日电)

   

  >> 点 评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耶伦的发言保持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美国政府对国内、国际事务的鲜明态度。

  第一,经过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和量化宽松刺激,美国经济已走上复苏轨道。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使用常规货币政策进行经济管理指日可待。不过,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受重创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恢复较快,基本上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但是总统奥巴马重振制造业的目标远未实现,在失业率降至6.5%的预期目标前,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能改变。

  第二,政治形势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动更加敏感。今年11月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共和两党已经开始造势,争夺选民。何时、采用什么方式退出量化宽松,不仅会影响美国的经济生活,还会因由此产生的利益格局变化而影响舆论和选情。因此,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方面,美联储难免受到来自两党的压力和影响。

  第三,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者,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外部溢出效应。美国退出量化宽松,通过资本流动、贸易两条渠道,其他国家必将出现货币紧缩。目前,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中,被迫进行货币紧缩,无疑是雪上加霜,有可能出现金融或经济危机。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加强资本流动监管和市场流动性管理,避免出现钱荒,以确保投资、消费的正常运行。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3日 03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常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