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新一轮对话定于本月26日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美国和伊朗最新一轮交锋为这一轮对话蒙上一层阴影。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7日指出,伊朗不会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美国一方面呼吁谈判,一方面对伊朗施压和威胁,企图通过制裁使伊朗经济陷入瘫痪,其言行不一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
哈梅内伊是针对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讲话做出这番回应的。
拜登2日表示,如果伊朗对谈判持认真态度,美国准备与伊朗举行直接会谈。人们注意到,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强化制裁措施进一步遏制伊朗石油收入,同时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局等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根据当天生效的《2012年减少伊朗威胁和叙利亚人权法》,因与伊朗中央银行和其他遭制裁的伊朗金融机构实施交易而受制裁的范围将会扩大,以此限制伊朗对其存储在国外金融机构的石油收入加以利用的能力,同时防止这些资金回流到伊朗。
针对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最新表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7日敦促伊朗本月晚些时候与伊朗核问题六国举行“实质性”会谈,以此换取国际社会减轻对其制裁。
在伊核问题六国机制框架内,去年举行了三轮会谈,但没有取得明显进展。解决伊核问题难点在于对核项目截然不同的立场。美国等西方国家声称伊朗在以民用核项目为掩护发展核武器,但始终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而伊朗一直否认相关指控,称其核项目出于和平目的,西方的要求不合情理,是对其内政的侵犯,拒绝让步。伊朗官方表示,制裁和压力只会增加伊朗沿着现有道路继续向前走的决心。2011年,伊朗总统内贾德宣称伊朗已成为有核国家,西方国家要接受与有核伊朗打交道的方式。
目前,有关方面尚未透露定于本月26日举行的伊核问题新一轮对话内容。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卢卡舍维奇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伊朗的制裁是没有效率且危险的政策,它不仅对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威胁,同时也阻碍了用政治和谈判手段解决问题的努力。俄方对新一轮对话“没有过高期待”。他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观察员即将访问伊朗,这对会谈的筹备工作是重要的一步。
即将参与阿拉木图新一轮对话的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当天对媒体表示,新一轮对话取得成功的所有条件已经具备。里亚布科夫同时呼吁伊朗在对话中展现出“最大的严肃性和灵活性”。
法国对伊朗态度依然强硬,坚持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但在对伊动武问题上表态谨慎。法国总统奥朗德日前在巴黎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时特别就伊核问题交换了看法。奥朗德批评伊朗“拒绝履行国际义务”,在核问题上一直“拒绝透明”。奥朗德明确表示,法国将继续“对伊朗施压到底,以推动谈判取得成果”。但同时他也表示准备再与伊朗进行谈判。可以说,法国在伊核问题上仍是“强硬+对话”的“两手抓”策略。
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日前发表声明说,伊朗核问题目前出现了机遇的窗口,期待有关各方尽快开启实质性会谈。2013年是关键一年,所有的努力都应当致力于消除紧张对立。
在伊朗看来,德国同伊朗以及欧美相关各方都有着良好关系,德国能够在伊朗核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报巴黎、莫斯科、柏林、华盛顿、伊斯兰堡2月8日电 记者王芳、谢亚宏、管克江、李博雅、杨迅)
点评
殷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10年前的今天,伊朗总统高调宣布将自行提炼本国铀矿。10年过去了,伊朗的核技术水平极大提高,已经从最初简单加工“黄饼”发展到生产纯度为20%的核燃料棒,铀浓缩分离机已从最初的164台增加到近万台,伊朗核力初步具备。
伊核问题的国际博弈,也从10年前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核查,升级到2006年的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随后的六国机制。博弈的结果是,伊朗在核技术与核材料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被各国严格遵守的3个安理会制裁决议断绝了伊朗在核技术、导弹技术和重型常规武器上的外援,欧盟和美国的额外制裁则进一步重创了伊朗经济。
伊朗在强压之下,多次采取了可逆转的让步,为本国的核技术发展赢得了时间。不过伊朗也意识到,越接近最终胜利,面临的失败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