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一位七旬老人的“新闻梦”(平凡人生话坚守)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刘  栋

2014年08月04日04: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佛朗塞思夫人是一位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老太太。如果你第一眼看到坐在布鲁塞尔国际记者俱乐部角落里的她,恐怕不会将其与欧盟总部和比利时外交部推荐的《布鲁塞尔新闻报道指南》作者联系在一起。对于所有来到欧盟总部常驻的记者来说,这本小册子是必读的入门书。

  佛朗塞思夫人出生于意大利,从小就受到做新闻记者的父亲的影响。二战时,她的父亲在反对法西斯政权的意大利媒体工作,这在佛朗塞思心中种下了对记者职业的向往,后来她进入大学教书,但最终还是选择做一名记者。

  “我至今仍记得1973年通过考试拿到自己第一份记者证的那一刻,我是多么激动。”佛朗塞思夫人对记者说。1993年,她孤身一人来到布鲁塞尔,开始报道与欧盟相关的新闻,这对她来说既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后她就一直留在了这里。

  “从欧盟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就被它提出的理念吸引。我亲身经历过战争,知道在战争的蹂躏下人们过着多么悲惨的生活,所以我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

  佛朗塞思夫人带着对欧盟的支持来到布鲁塞尔,非常激动地想将这里发生的一切报道给世界。然而,到欧盟的第一天,她就被欧盟庞大而复杂的机构设置以及许多非常专业化的政策文件弄得不知所措。

  “当时欧盟许多政策文件都是由一些专家撰写,主要是给业内人士和专家看,完全没有顾及到普通人的感受,因此读起来感觉和现实生活脱了节。”佛朗塞思夫人说道,当时作为记者,必须要硬生生地将这些材料消化,转化为普通老百姓能看懂的文字。

  因为这些亲身经历,佛朗塞思夫人萌生了帮助新来的记者尽快熟悉欧盟的念头。2000年,佛朗塞思夫人加入了在欧盟总部旁边新成立的布鲁塞尔国际记者服务中心,2005年该中心升级成为欧洲国际记者服务中心,2008年佛朗塞思夫人成为该中心的负责人直到2013年光荣退休。

  从2001年开始,佛朗塞思夫人每年都坚持组织举办各种记者培训和交流活动,她将记者中心定位为“提供服务”的地方。“许多记者就像我当年来到布鲁塞尔一样,对欧盟一无所知,甚至连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区别也搞不清楚,他们需要有人帮他们一把。”佛朗塞思夫人说道。

  21年来,佛朗塞思夫人已经记不清迎来又送走了多少批在布鲁塞尔常驻的新闻记者。佛朗塞思夫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布鲁塞尔人数增长最快的就是来自中国的记者,其中很多人都曾参加过佛朗塞思夫人组织的活动。“我觉得这些中国记者对于中欧增进互相了解有很大的帮助。”

  让记者特别感动的是,就在采访快要结束时,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还不忘向记者了解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也许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研讨会,让年轻记者交流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做新闻,你说呢?”佛朗塞思夫人笑着自言自语道。

  (本报布鲁塞尔8月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