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扫描二维码 |
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不仅有美丽的大盐湖,更因其成功举办2002年冬奥会而引人关注。盐湖城冬奥会被视为史上最成功的冬奥会之一,特别是在财务上的成功:这届冬奥会有1亿多美元的盈余。此外,当地许多人认为,冬奥会举办后,场馆高使用率更是成功的标志。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盐湖城郊外帕克市的犹他奥林匹克公园时,看到那些建在山坡上的比赛设施依然保持完好。公园入口处,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牌子还在,同时还有另一块牌子——“美国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在一块训练场地上,运动员正在进行“跳雪”训练,他们从山坡上的助滑道滑下,在空中跳跃翻转,落入水池中,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受训的队员中,记者看到一位七八岁小女孩的身影。200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人们投身冬季运动的热情。
“冬奥会留下的不仅仅是纪念碑、博物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活的遗产。”犹他奥林匹克遗产基金会主席科林·希尔顿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份“活的遗产”,就是以人和不断开展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保证场馆设施的持续使用,包括用于举办国际大赛、运动员训练、作为青少年学习冬季运动的场所以及用于公众的休闲运动。希尔顿自豪地说,现在场馆设施的使用率比2002年高出4倍。盐湖城冬奥会另一处重要场馆——犹他奥林匹克椭圆形滑冰场,现在几乎是从早到晚不谢幕:早上7时到下午3时用于运动员训练;下午学校放学后,小孩来这里学滑冰;晚上成人在那里打冰球直到深夜。
犹他奥林匹克遗产基金会是冬奥会后成立的负责场馆管理和维护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是为不同年龄和运动技能的人提供参与冬季运动的机会。冬奥会后,盐湖城奥组委从收入盈余中一次性拨出7600万美元给该基金会,作为种子基金。该基金会利用这笔钱产生的投资收益,以及通过场馆运营收入,来支付奥运设施的维护费用。
盐湖城冬奥会给当地带来的进步与跨越是多方面的。冬奥会之前修建的许多基础设施仍在使用,因冬奥会兴建或改善了更多酒店、滑雪度假村、高速公路,包括两条城市轻轨线。据统计,2002年之后,盐湖城举办了许多国际赛事,为犹他州创收至少10亿美元。
冬奥会更促进了冬季运动项目在犹他州的普及。当地官员告诉记者,仅有约300万人口的犹他州,总计获得了23块冬奥会奖牌,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犹他州可以在世界各国冬奥会奖牌榜上排名第九。
冬奥会的经济效应也持续显现。负责招商引资的半官方机构犹他州经济发展公司总裁杰夫·爱德华兹说,回头看过去12年犹他州经济发展的成功,冬奥会无疑是这段经济强劲增长期的起点。“冬奥会不仅提升了盐湖城和整个犹他州作为冬季运动和户外休闲运动中心的知名度,而且提升了它在商界的能见度。”
如今,犹他州拥有多元且具活力的经济体系,该州今年4月的失业率仅为3.8%,远低于全美失业率。犹他州州长直属经济发展办公室国际贸易和外交事务亚太区主任布莱特·韩博格表示,冬奥会对犹他州是最好的市场营销。
尝到办奥运甜头的犹他人想再办一次,瞄准了2026年冬奥会,“我们准备好了,有意愿,而且有能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9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