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多次“灭火”无疾而终,去“美国化”趋势日益明显 

巴以冲突加剧地区格局重塑(国际视点)

本报驻埃及记者 刘睿

2014年07月28日04: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7月26日,在加沙地带北部的拜特哈嫩,几名巴勒斯坦人从被毁房屋的废墟上走过。
  新华社发

  7月2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已经进入第二十天,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超过6000人受伤,且死伤者绝大多数为平民。本轮巴以冲突持续时间之长、人员伤亡之惨重、国际影响之巨大,实为近年来罕见。曾经将促成巴以和谈作为外交硕果引以为豪的美国政府,此时却焦头烂额地奔走于巴以之间着急劝和。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以自身和盟友私利为出发点、以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的中东政策,又一次被证明彻底失败。

  

  当地时间7月26日晚,以色列政府官员曾表示,应联合国要求,以色列安全内阁同意把26日早上开始的加沙走廊人道停火延长24小时,至当地时间27日晚10时为止。但当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未同意延期的方案,并对以色列南部发动攻击。然而,就在27日上午,哈马斯忽然改口同意从当地时间下午2时起,在加沙地带停火24小时。同日,以色列国防军也发表声明说,鉴于人道主义停火期间哈马斯不间断地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军决定全面恢复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

  异于以往——

  内部力量发生变化,外部调停不起作用

  与以往冲突相比,本轮巴以冲突在多个层面显示了不同之处。

  首先,巴以内部局势出现改变。今年6月初,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成立联合政府,标志着巴内部政治和解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分析认为,由于法塔赫在新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哈马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以色列方面,此前为了展示和谈诚意,释放多名巴勒斯坦囚犯,招致国内右翼势力猛烈批评。7月初又曝出3名以色列青年在巴勒斯坦遭绑架遇害一事,成为本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其次,外部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以往,每当巴以爆发冲突,埃及和美国都会分别作为地区和世界大国介入调停。本次冲突爆发后,尽管两国再次积极“灭火”,却始终没有促成冲突结束。重要原因是埃及自身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在穆巴拉克和穆尔西时代,埃及都能凭借其与哈马斯相对亲近的关系,从中劝和。然而,塞西当选埃及总统前后,强力打压与哈马斯有着密切联系的穆斯林兄弟会,并宣布其为恐怖组织。这些举措引起哈马斯的强烈反感,而埃及政府关闭通向加沙的拉法口岸让双方的关系更趋紧张。

  最后,发展趋势也不同以往。在本次“护刃行动”开始的头三天,以军在加沙地带倾泻的炸弹数量已经是2012年以军发起的“防务之柱”行动的两倍。此外,以往在国际社会斡旋之下,双方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停火协议,而本次冲突中,尽管埃及、美国以及联合国多次介入调停,但冲突双方均未展现出彻底停火的意向。

  各怀心思——

  陷入血腥冲突循环,以暴易暴没有赢家

  本轮冲突中,巴以双方似乎都有着正当的借口:一方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一方为了夺回被占领土,并为死难同胞报仇。然而,双方的实际目的远不止如此。

  巴勒斯坦方面,法塔赫并不希望冲突持续下去,因为动荡的局势将动摇联合政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损害其执政基础。总统阿巴斯先后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驻巴勒斯坦的代表见面,并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阿拉比、埃及总统塞西、美国国务卿克里联系,希望通过外交努力促使以色列尽早停止军事行动。

  而哈马斯则希望,借大量无辜民众遇袭身亡,宣扬反以口号,获得更多的国内支持,打破法塔赫在联合政府中的主导局面。此外,利用停火作为筹码向国际社会施压,要求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为自身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了自身利益多次拒绝停火,也让哈马斯逐渐失去包括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内的外部支持。

  以色列意图明显,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摧毁哈马斯的火箭弹发射据点并清除其成员,让哈马斯明白与以色列对抗将要付出惨痛代价。但以色列同样存在一些顾虑,大量的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势必将激起更大仇恨,今后不得不更加提防巴方的报复行动。

  然而,如此陷入血腥冲突的循环,以暴易暴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只会造成更多伤亡,加深彼此间的仇恨。

  进退两难——

  与中东盟友有嫌隙,影响力急剧下降

  目前,巴以双方均对美国的调停角色产生质疑。巴勒斯坦已经开始寻求美国之外的国际斡旋。以色列方面手握“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等先进装备,在与哈马斯的武装冲突中已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再对美国“打招呼”就采取单方面行动。军事打击的目的在于震慑和削弱哈马斯的势力而并非彻底消灭,因为无法预测今后是否会有更加激进的反以势力取代哈马斯的位置,让以色列面临更大威胁。但以色列不能接受美国的支持稍有减少。本轮冲突中,以色列对美国航空管理局发布针对特拉维夫的航空禁令表示极大不满。尽管该禁令随后取消,但可以看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捉襟见肘,进退两难。

  此外,美国及其中东盟友在其他地区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存在嫌隙。在叙利亚问题上,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曾竭力劝说美国直接对叙动武,但奥巴马政府在最后关头放弃军事打击的决定让沙特等国大为失望,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直接批评美国政府的叙利亚政策。在伊拉克,恐怖组织攻城略地后公然“建国”,此时美国却与“亲密盟友”马利基政府就军事打击恐怖分子讨价还价,始终没有达成共识,这让恐怖组织更加有恃无恐。

  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艾哈迈德·甘迪勒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上来说,美国在中东国家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巴以冲突中,美国政府由于受到国内犹太势力的压力,一直备受袒护以色列的指责,而以色列也不能容忍美国减少袒护,造成了如今巴以冲突的加剧。在埃及问题上,美国政府一方面威胁埃及政府,如果继续侵犯人权,美国将停止对埃及数十亿美元的巨额军事援助。但就在几天前,当埃及政府提出巴以停火方案时,克里依然在第一时间前往开罗,不仅对埃及的停火倡议表示支持,同时还宣布恢复对埃及的军事援助。

  甘迪勒教授说,美国以自身和盟友私利为出发点、以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的中东政策,又一次被证明彻底失败。更危险的是,“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手中的万能贴,随时可以贴在阻碍美国实现自身利益的人身上,导致如今恐怖主义在中东地区肆虐的局面。

  (本报开罗7月2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21 版)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