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最近表示,银行业的改革过于缓慢,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需在今年内解决。但问题是,有现实路径吗?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其中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成为少数达成共识的领域之一。目前,世界上很多大银行的资产均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出了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对本国经济系统造成一定冲击,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现代金融业务的深度关联性,一个大型银行的业务涉及全球各类金融市场和大量金融机构,其倒闭将在短时间内产生传染效应,从而引发更多金融机构倒闭。这是大银行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所在。事实上,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由雷曼这样一家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倒闭所引发的。
雷曼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对于防范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提出了诸多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对大银行实施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银行规模和活动范围;减少对银行的救助;向大银行征收金融稳定税。但目前看来,除去第一条以外,其余的政策和建议,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十分有限,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一直处于无解境地。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银行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必然要扩大其规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特征。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大银行所体现出的国际竞争力,也导致一国政府不愿意限制这些银行的扩张。
其次,减少对银行的救助在理论上受欢迎,但在实际中可操作性并不高。放弃救助的前提,是政府能够确认该银行不具备系统重要性,而这是一项高难度工作。众所周知,放弃救助雷曼是美国政府严重的决策失误。欧洲央行为了防止欧元区解体,在过去几年向本地区大量的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这实际上就是为银行提供隐性补贴,是一种典型的救助行为。可是,站在维护欧元区稳定的立场上,有谁能够指责这样的行为呢?
再次,向大银行征收金融稳定税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好主意,但遭遇到银行界的强力抵制,目前在政治上不具备可行性。在一些发达国家,金融业代表了国家核心竞争力,金融家可以对政界施加强大影响力。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后,西方银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整个银行业仍处于艰难的复苏阶段,要在这一时期向大银行征收新税种,无异于与虎谋皮。
综上所述,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将依然较为突出。对于这一棘手的病症,目前看来尚无良药可医。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0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