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在战火与苦难中寻找希望(记者观察)

本报赴阿富汗特派记者 杨 迅

2014年05月16日0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图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街头的海报,让人想起描写阿富汗的小说《追风筝的人》。
  图②:喀布尔街头,荷枪实弹的士兵严阵以待。
  图③: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喀布尔假肢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在为残疾人行走提供相关指导。
  图④:4月5日总统大选投票日当天,阿富汗民众排队踊跃参与投票。
  本报记者 杨 迅摄

  有人说,在阿富汗充满历史气息的古老街道上,每一块砖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在阿富汗采访的一周,记者穿梭于首都喀布尔的大街小巷,倾听了当地民众的讲述,虽然经历不同,故事各异,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期盼:停止战乱,重回和平与安宁 

     

  故事 1

  记者贾韦德:每一次离开办公室去现场采访,就像前往战场

  贾韦德是一名当地记者,来自阿富汗中南部的加兹尼省。记者与他见面时,他正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敲击键盘,一旁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有关当地安全局势的新闻。忙完手中的稿子,在赶赴下一个现场采访之前的时间空当里,他在沙发上静静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在缭绕的烟雾中,为记者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2001年阿富汗战争打响之时,我已经在首都喀布尔从事新闻工作了,我觉得自己是阿富汗战争的见证人。旷日持久的战争摧毁了阿富汗,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基础设施都遭到破坏,发展倒退。人们都觉得阿富汗形势很糟糕,实际上,从前的阿富汗并不是眼前这般光景。战争前的阿富汗安全形势不错,有人过来旅游。那个时候的喀布尔美丽动人,人们生活得自由自在,街头洋溢着欢声笑语。

  从当初的苏联入侵,到塔利班统治,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这里的安全局势一直是民众心中的伤痛。从2006年起,爆炸就成了家常便饭,人们提心吊胆地生活,连上街也格外小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发生爆炸,也不知道是谁在策划和发动袭击。阿富汗变成了一个伤心的国度,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无辜民众在袭击中丧生。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家庭,丈夫在袭击中遇难,妻子为了养活6个年幼的孩子,只能上街乞讨,终日以泪洗面。采访遇难者家属是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但这是我的工作。我身边的不少朋友也因为战火永远失去了亲人,我自己也时常会忐忑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在阿富汗做记者是严峻的考验,每一次离开办公室去现场采访,就像前往战场一样。不过,这就是阿富汗的现实,我终究要面对。

  记者的身份需要我在爆炸和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纵然现场的景象惨不忍睹,我还是要强忍悲痛,尽量镇定地采访、报道、写作。今年4月4日,就在阿富汗总统大选投票前一天,两名美联社女记者在阿富汗东部霍斯特省采访时遭到袭击,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我认识死去的那名女记者。此前不久我们还在一起聊天,谁知竟然成了永别。时至今日,闭上眼,我眼前依然浮现出她温暖的笑脸。

  阿富汗的很多城市都因为战火和袭击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满目疮痍。我怀念曾经那个云淡风轻的喀布尔,但很难找回来了。阿富汗将迎来一位新总统,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重回和平与安宁的时光,这个国家已经动荡太久,如果能为战争和死亡画上休止符,阿富汗人愿意做一切尝试。

  故事 2

  书店老板沙阿:希望更多年轻人拿起书,用智慧和勇气改变阿富汗

  年过半百的沙阿·瑞尔斯经营着一家书店。古朴的招牌和低调的门面并不起眼,但书店已在风雨和战火中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是阿富汗现存最古老的书店之一。书店里的书籍门类齐全,还有不少进口书籍,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外国人来这里读书和买书。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宁静的氛围让人瞬间就沉静下来,暂时忘却了外面的刀光剑影。

  我在欧洲拥有房产,亲戚也都居住在国外,我之所以一直坚守在战乱中的阿富汗,继续在这里经营书店,是希望在战火中用书籍的力量抚慰人们受伤的精神世界,在逆境中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阿富汗很少平静过,我的书店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塔利班统治时期推行极端宗教统治,将一切有人和动物图案的书籍视为描绘异教偶像的宣传品,并进行焚毁。为了避免更多书籍惨遭厄运,我小心翼翼地把书分散到不同地点保存。我相信,书籍是输送知识的窗口,任何时候都不能关闭。

  2001年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后,我的书店迎来了转机,一些书又可以拿出来展卖。但由于爆炸袭击频繁,书店被迫多次迁址。为了确保书店和读者的安全,我还曾利用公交车设立起一个“移动书店”,往来不同城市售书,省却了读者的奔波之苦。2008年,我又建立了一个网站,读者开始可以从网上购书。店员收到读者的订单后,将书交给城际巴士的司机,由司机把书带到目的地,读者到车站付款取书。这样一来,买书变得既方便又安全,动荡中的阿富汗人民以这样朴实的传递方式延续着对书籍的渴求和阅读。

  在经历塔利班时期神学为主的教育后,阿富汗的年轻人再度开始学习艺术、文学、工程、建筑等科目。我感到十分欣慰。如果没有书籍,阿富汗就不会有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在爆炸和袭击中,阿富汗的文化仿佛被世界遗忘,只剩下沾着鲜血的落后形象。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需要通过书籍向外介绍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通过阅读启发民智,让更多人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枪支取人性命,用枪支来作战昂贵而艰难;书籍赋予人生命,用书籍来战斗方便又有内涵。战争在阿富汗持续了30多年,直到现在仍未平息,我希望更多年轻人拿起书,用智慧和勇气改变阿富汗的未来。

  故事 3

  公司经理穆罕默德: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宁愿用更高的房租来保障安全

  在喀布尔的几天里,记者对这里偏高的物价印象深刻。街头商店内,食品种类并不欠缺,但不少商品的价格差不多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两倍。这对贫穷的普通阿富汗百姓而言,实在是难以承受的重负。穆罕默德是喀布尔一家矿业公司的经理。他告诉本报记者,因为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从外省到喀布尔的人很多,不少在阿富汗的外国公司也倾向于在喀布尔租房。由于市场对房屋和日常用品的需求增加,便推高了住房和商品的价格。

  在喀布尔租一套两居室的公寓,每月租金在400到500美元之间。如果是买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在300到500美元之间。没钱的民众只能背着政府,利用夜幕的掩护在喀布尔山上私建房屋。在喀布尔市内一眼望去,周围山上到处是这样的房子。虽然交通不便,设施条件又差,但好歹有了个容身之所。私自建房是违法行为,但目前阿富汗政府自顾不暇,管理能力较弱,根本没有精力解决违建问题。有些人私自建好房子后,再转卖给他人,即便警察插手,送些钱就能了事。

  今年4月,1美元兑阿富汗尼(以下简称阿尼)的价格为1∶57。10年前,买1个面包仅需3阿尼,买1公斤无骨牛肉大约要120阿尼。如今,两者的价格已分别涨到了10阿尼和300阿尼。土豆、西红柿等蔬果及汽油等日用品的价格都上涨明显。

  在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即便房屋和商品价格偏高,不少百姓还是愿意留在这里。这是因为大城市的安全形势较其他地方更好。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宁愿用更高的房租来保障自己的安全,防止受到塔利班和其他武装组织的袭击。

  穷人怎么办?虽然与10年前相比,阿富汗多了电脑和网络,不少人用上了手机,但越来越高的物价让这些商品对于穷人来说仍遥不可及。除了安全隐患,贫富差距、就业困难、教育欠普及等众多民生问题,仍是百姓期待解决的问题。

  故事 4

  汉语老师约瑟夫:期待和平来临,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容易些

  约瑟夫2009年进入喀布尔大学中文系学习,2010年9月获得中国国家汉办奖学金,在太原理工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的汉语。2013年3月起,约瑟夫留在喀布尔大学成为了一名汉语老师。约瑟夫说,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向阿富汗提供帮助和支持,选择做汉语老师一方面是出于对汉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想为增强两国之间的友谊做点事。

  阿富汗经过了3个黑暗的战争时代,人民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挣扎,每个人都感觉疲惫。塔利班统治时期,我和家人移居伊朗,2002年回国后不断看到爆炸与袭击、流血与眼泪、分离与死亡,心里十分难受。

  即便这样,我还是对阿富汗的未来抱有希望。一个持续多年战争的国家不可能突然一下子一切顺遂起来。阿富汗这些年发展缓慢,但我和身边的朋友还是看好我们的未来。这次阿富汗大选就是最好的证明。之前,全世界都担心大选的参与度不高,但是民众用行动改变了世界的看法,也让人看到了希望。阿富汗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变。为了实现和平与发展,每一个阿富汗人都有责任。

  在阿富汗,懂汉语的人很少,但汉语在阿富汗国内的热度一直在提升。我授课的班上大约有60名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各不相同,大部分人是出于兴趣,还有一些学生相信,学习汉语将来找工作容易一些。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每天和为理想奋斗的年轻人在一起,可以学会很多事情,也不断让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学生无论从前曾经历何种苦难和挫折,在课堂上都带着美好的憧憬,在努力地学习。

  如今,喀大中文系已经毕业了三届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找到了工作,且多和汉语有关。我相信,当阿富汗迎来和平的时候,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容易些,他们会找到能施展才华的更大更好的舞台。

  故事 5

  红十字会阿富汗代表处传播主管杰西卡:世界没有将阿富汗遗忘

  经过多番联系,记者见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阿富汗代表处传播主管杰西卡女士。喀布尔春寒料峭,她的笑容却让人感到温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1979年开始帮助阿富汗人民,1987年开始在喀布尔设立代表处,主要工作包括支持医院运转、提供药品、训练医护人员、改善医院设施,从而为战争中的伤员提供救助。

  13年来,阿富汗战争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痛苦。大量民众因战争失去部分肢体,身体残疾,内心受到的伤害更是难以言说。1988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假肢康复中心,为受伤百姓免费提供并更换假肢,并进行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重新回到社会。此外,委员会还要监督和确保《日内瓦公约》在战场上的执行情况,借此保护平民,告知他们拥有的相关权利。如果平民因为战争不得不迁移到新地方,委员会还会为他们提供食品和板房等,帮助他们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过去的30年里,各种苦难在阿富汗交替上演,时至今日仍不知战争何时可以结束。一些阿富汗人的生活非常窘迫,贫困、恐慌交错,不能工作,不能种地,很多孩子因为学校被毁而无法正常上学。如何终结这些灾难?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光凭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问题还需要由这个国家的民众自己来解决,应该把决策权留给他们。

  这些年,世界并没有将阿富汗遗忘。各方还应该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进程。

     

  后记

  “美好的国家”,何时不再是奢望

  在喀布尔采访时,路边停靠的巴士上贴着这样的标语:阿富汗是一个美好的国家。

  看到记者凝神注视着这句标语,接送的出租车司机哈米迪说:“那是我们的心愿,希望阿富汗停止战乱,拥有和平与安宁。”哈米迪的期盼代表着大多数阿富汗民众的心声。在阿富汗采访的这一周时间里,几乎每位受访者都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阿富汗,这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在外界眼中,与贫穷荒芜和烽火连天画上了等号。在前往阿富汗的飞机上,记者看到首都喀布尔以外横亘着大片的荒山,难觅绿洲和河流。从苏联入侵到塔利班执政,再到2001年后北约驻军,阿富汗的历史似乎总与战乱相连,令人扼腕叹息。

  战乱不断的阿富汗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棋子,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至今仍备受重视。2014年对于阿富汗而言意义非比寻常:4月开始的总统大选是自2001年阿富汗重建以来的第一次权力交接,几个月后,阿富汗将迎来一位新总统,组建新政府。此外,按照计划,北约将于今年年底前撤出阿富汗。然而,备受关注的阿美《双边安全协议》依然悬而未决,在严峻的局势下,阿富汗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追求和平与幸福,是国家的渴望,也是民众的心愿,这一切应该如何实现?阿富汗亟须从政治、安全和经济三个方面实现平稳过渡。

  政治方面,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4月26日晚公布了总统大选首轮投票的初步计票结果。两位领跑的总统候选人阿卜杜拉和艾哈迈德扎伊均未能在第一轮投票中直接胜选,大选进入第二轮已成定局。当前阿富汗国内政治力量众多,利益诉求各异,在大选结果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各方力量有可能加强政治博弈。此间舆论期待各方能够达成共识,为推动阿富汗的平稳过渡打下坚实基础。新政府组建后,需要努力推动阿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和解进程,同时通过积极沟通,缓解塔利班的种种猜疑与顾虑,促使其尽快加入与政府的谈判。

  安全方面,阿政府在大选前夕,通过严防死守基本保证了投票日的安宁,但塔利班很有可能在大选之后发动攻势,利用政府的安全漏洞和松懈情绪,制造大规模袭击。阿富汗新政府也应严防北约撤军之后可能出现的“安全真空”,加强国民安全部队的训练。阿富汗也期待阿美《双边安全协议》的签署,以尽快确定后2014时期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规模和相关权利。多位学者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协议的签署符合双方利益,美国可以利用阿富汗的平台向周边进一步扩展影响力,阿富汗新政府也可以继续从美国获取军事援助和资金支持,并借美国的力量维护局势稳定。

  经济方面,阿富汗自身财力有限,很多方面的发展仍严重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因此,新政府亟须在重建的过程中强化经济的独立性,减少对于外界的依赖度。同时,还应努力解决贫富悬殊、教育落后和就业困难等民生问题,切实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重建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除了阿富汗国内的努力,国际社会也需要切实加强对阿富汗的帮助。在当前背景下,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无私援助更能推动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

  阿富汗局势复杂,前景变数丛生,难以预测。但无论结果如何,各方力量都应该尽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改善战火蔓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现状。毕竟,每一个阿富汗人都渴望和平与幸福,他们的诉求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并早日变成现实。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16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凌陈、崔东)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