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乌德穆尔特石油股份公司(UDM),是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收购并经营的合资公司,是中俄迄今最大的合资生产项目,也是中国在俄罗斯投资成功的范例之一。本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找到双方利益“契合点”和全力经营好公司业务是中俄合作达成的共识,而中方团队的真诚和实力不仅赢得了合作方的信任,也保证了合作的成功。
注重安全环保,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和零故障
莫斯科以东1100多千米的小城伊热夫斯克是盛产石油的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UDM公司总部就在这里。苏联时期,这里是军工重地,外国人的禁区。2006年,中石化与俄石油联合从秋明—英国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UDM,中、俄各占股份49%和51%。
走进公司南部产区油田,记者看到星罗棋布的上千部抽油机在工作,却难觅工人的影踪,也没有任何油污、废水。公司俄方总经理安日古尔说,公司下属24个油田4000余口油井,分北、中、南3个产区,年产石油约650万吨,占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产油量的60%。
俄方技术主管谢苗介绍说,油田所有数据由传感器记录监控。整个公司严格执行HSSE(健康、安全、保障、环境)标准体系,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和零故障。当记者问分离出来的废水如何处理时,谢苗说,100%被注入地下,而伴生气因为含氮量高,不适合燃烧,也是注入地下,如果是含氮量低的可燃气体,则必须回收。中方计划财务部副经理杨士伟来自大庆油田,他告诉本报记者,中俄在采油技术和管理上水平接近,互有短长。
生产管理本地化,解决合资企业跨文化难题
走进中方员工的驻地,一个院子,两栋小楼,20人的管理团队基本都住单人宿舍,吃集体食堂。从50后到80后,从本科生到博士后,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更像一所研究院。
公司中方总经理王骏博士是地质方面的专家,曾在莫斯科大学留学,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说,国际合作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跨文化问题。和我们打交道的是公司1600多名训练有素的员工和俄罗斯的企业精英,我们必须具备高水平外语、高度的自觉学习和敬业精神。公司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员工对当地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有所了解,同时加强对俄罗斯油气政策、管理法规和技术的学习。中方员工驻地每月举办两期讲坛,让员工用俄语或英语介绍自己的专业或感兴趣领域的研究成果。
公司实行的是本地化生产和管理,中方员工主要通过董事会、管委会等平台对公司进行管理,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不允许团队里出现短板,因为一个人短板的出现,就代表整个团队水平的降低。”王骏说,抑制合作方可能出现的态度傲慢的良方,是消灭自己队伍中存在的工作敷衍和不严谨问题,需要对中方管理团队提出更严格的工作要求。
确保双方股东利益,找到开启中俄能源合作钥匙
中俄两大国字号企业合作初期,由于历史、文化、媒体负面报道等原因,双方的了解少,误解、偏见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双方合作走向深入。项目计划财务部经理皇甫煊深有感触地说,自2006年接管项目后,双方曾经在2007年生产计划问题上分歧严重,直到2007年3月还无法达成共识,严重影响了生产。
王骏说,找到双方利益“契合点”是合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矛盾,而经营好公司业务是确保双方股东利益的首要任务。经过长期反复深入细致的工作,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双方股东代表的共识。此后,双方代表在讨论公司的生产、经营规划时,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把实现公司稳定高效发展作为经营决策的“立足点”,有效地兼顾了公司“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近中期、中长期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又确保了公司的效益。
公司中方团队用真诚和实力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也赢得了合作的成功。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参赞凌激说,在俄罗斯投资成功的中国企业并不多,中石化在UDM项目合作上的成功,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把开启中俄能源合作的钥匙。
在UDM公司总部,安日古尔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俄中合资以来取得的骄人成绩:UDM公司是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第一利税大户,每年为当地提供约13.5%的财政预算;连续6年获评《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最佳投资者》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安全环保”第一名的称号。
UDM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杰列宁告诉本报记者,他在工作中结识了真正的中国朋友,他们是真诚、善良、豪放的石油人,是可以信赖、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本报莫斯科5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7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