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在北极议题上将获合法权利--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在北极议题上将获合法权利

2013年05月15日17:09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据人民日报记者驻瑞典记者刘仲华报道,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8个成员国一致作出决定,同意中国等国加入理事会,成为正式观察员。

北极理事会背景介绍

成立背景及作用——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主要协商讨论与北极有关的事务。

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制度是近距离跟踪北极事务动态的窗口,观察员不具投票权,也无权在年会上发言,但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

接纳观察员条件——分析人士指出,北极理事会对接纳观察员的条件、观察员义务和权限做了相当苛刻的规定:一个国家要想成为观察员,就必须承认北极沿岸国家在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只有北极八国可以确定世界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而观察员国的权益则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

人民日报曾评论指出,北极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北极变化影响,重视参与北极合作理所应当。

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正式观察员与临时观察员区别——在具体的权利义务层面,特别观察员国必须获得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邀请才能参会;正式观察员国虽没有在理事会的表决权,但自动享有参与理事会的权利,同时拥有发言权,项目提议权,还可以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工作组。

延伸阅读:

参与北极事务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13年3月21日,为期两天的北极理事会2013年春季高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闭幕。由中国外交部和国家海洋局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作为临时观察员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吴军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参与北极事务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表示,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的自然变化和经济开发对中国的气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早在2006年就提出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申请,并自2007年开始,作为北极理事会的临时观察员参加了理事会的历次高官会和2009年、2011年部长级会议及2012年副部长级会议。中国还派专家参与了北极监测与评估工作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的会议。作为域外国家,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赖于跟北极国家的合作。同时,北极事务涉及气候变化、国际航运等跨区域问题,需要环北极国家和其他国家共同携手应对。

高风说,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理事会工作密切跟踪北极动态、深入了解北极事务,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的北极科研水平,共同携手应对北极跨区域问题,为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未来中国计划派更多专家参与到各工作组的具体项目中,加强对北极海洋污染物、环境保护、候鸟迁徙等领域的研究。

谈到中国的北极科研活动,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吴军副主任对记者表示,加强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为世界北极科学研究作出贡献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目标。中国于1996年正式加入北极国际科学委员会,2004年在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1999年—2012年进行了5次北冰洋综合科学考察,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芬兰、冰岛、法国、韩国等国的科学家曾参加中国的北冰洋综合科学考察。

吴军介绍说,中国的北极科研主要围绕北极环境快速变化对于中国的影响这条主线以及北冰洋动力过程及其对全球海洋循环的影响、北极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化等方面开展考察和研究。中国在北极海洋、气候变化、生态、空间物理等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和成绩,并积极与各国开展科研合作。基于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数据,由中美两国科学家合作在北冰洋碳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上。中国将继续加强在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方面的力度,为世界北极科学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责编:杨牧、邓志慧)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