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会议宣布,接受中国等6个国家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自2006年中国向北极理事会提出申请以来,经过7年等待,中国终于从临时观察员成为正式观察员。部长级会议是理事会的最高决策机构。15日上午,8个北极国家的外交或环境部长、北极土著人组织、观察员及临时观察员国家、理事会下设的6个工作组的共300名代表在基律纳市政厅举行会议。轮值主席国瑞典的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向会议介绍了两年来瑞典的工作情况。比尔特说,“两年来瑞典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为加强北极理事会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自2011年5月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以来,瑞典把工作重点放在北极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加强理事会制度建设等优先领域,进行了大量多边和双边协调。自16年前北极理事会成立以来,每两年更换一个轮值主席国,经过8个国家的轮替,今年5月加拿大将接替瑞典成为理事会下一个轮值主席国。
会上,8个北极国家的部长们签署了《北极海洋油污预防与反应合作协定》,它将提高北极国家应对漏油事件的能力。这是北极理事会成立以来继《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之后的第二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也将为瑞典的轮值主席国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8国部长们还签署了内容更为广泛的《基律纳宣言》。宣言说,我们意识到在北极地区保持和平、稳定与建设性合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通过可持续利用资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北极环境变化的担忧。宣言强调了北极理事会在北极事务中的领导作用,欢迎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北极和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两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及附属岛屿、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不同,北极地区的陆地和岛屿及其近岸海域,分别属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冰岛、芬兰和瑞典8个环北极圈的国家。北极地区共有这8个国家的30个行政区,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约1650万平方公里。1996年,8个北极国家成立北极理事会。作为冷战结束的成果,北极理事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北极国家在该地区的实质性合作。
此次参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被接受为观察员,理事会今天作出了一个正确而明智的决定,这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很有意义。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理事会工作密切跟踪北极动态、深入了解北极事务,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的北极科研水平,共同携手应对北极跨区域问题,为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与会各国代表也纷纷对中国的加入表示祝贺,认为北极环境问题有了中国的参与更易解决。加拿大代表团官员比尔·伊若穆斯(Bill Erasmus)对本报记者说:“祝贺中国成为观察员!”谈到加拿大接任轮值主席国,他表示,“加拿大作为轮值主席国必须要立刻做的事情是要拿出一个规划,如何来保护环境,如何降低黑色碳化物排放。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中国的合作对于北极事务很有帮助”。加拿大北极事务部长利昂娜?阿格卢卡克在会上表示,北极理事会的关注重点是如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保护北极环境,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北极地区逐渐引起其他非北极成员国家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在积极申请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加拿大支持北极理事会对于观察员的要求标准,观察员有机会对北极的研究做出贡献,观察员也有机会验证其北极科研的影响。
从全球格局来看,区域外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将使该论坛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丹麦外交大臣瑟芬达尔表示,北极问题已经变成国际政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一些亚洲国家,比如中国,韩国,日本等都在申请成为观察员,丹麦非常欢迎观察员的加入,他们将对北极的环境做出更多科研的贡献,一个可持续性的北极环境需要北极成员国家和观察国家的负责任的态度。北极阿撒巴斯卡议会(Arctic Athabaskan Council 简称AAC)主席迈克·斯蒂克曼(Michacl Stickman)对本报记者说,我极力支持更多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北极理事会,并不只是在科研上对北极环境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平衡。芬兰拉普兰大学北极问题专家拉谢?海尼宁接收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此前我最大的担心是北极理事会可能成为一个排外的俱乐部,但是中国等国的加入减轻了我的担忧。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此次能成为观察员,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展现出对北极的科研兴趣,意识到了北极地区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北极理事会的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把中国容纳进来一起共事,一起为北极做贡献。(人民网基律纳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