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充满期待
人民网: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同时也是中日两国共同指定的“国民交流友好年”。我们知道,鹿儿岛县出身的原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先生曾协助田中角荣首相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国在十八大后的发展,您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伊藤祐一郎: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如果两国不重视平等互惠的立场,那么彼此都难以更好地发展。
中国的经济崛起为日本提供了商机,日本在经济技术和节能环保问题上也能为中国做出贡献。日中两国如果在广泛领域进行合作,必将给两国民众带来实际利益。
日中关系是在风风雨雨中一路发展起来的,矛盾与分歧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有矛盾或分歧,就不再走下去。日中关系如今被形容为“政冷经热”,但我相信日中两国的国民交流、市民交流有着坚实的基础,这些不会受岛屿等问题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增进相互信赖,从而构筑新的双边关系。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对中国充满期待。
轻利重义的鹿儿岛人
人民网:鹿儿岛县是明治维新的故乡,杰出的鹿儿岛人引领日本迈入了新时代。那么,您怎么看待鹿儿岛县的“县民性”呢?
伊藤祐一郎:鹿儿岛县位于日本的南端,所以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都有一种特别阳光的气质,性格开朗直率,热情好客,擅于沟通。而且鹿儿岛人还出了名的轻利重义,多是热血男儿。他们思想进步,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精神。鹿儿岛县有句俗语,叫作“与其思前想后,不如干了再说”。但与此同时,鹿儿岛人在生活上又趋于保守,重视传统。保守与创新并重,就是鹿儿岛人的特点。
中国将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
人民网:知事去过几次中国?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伊藤祐一郎:50年前,当我还是东京大学的大学生时,我就开始关注中国,并且诵读过《毛主席语录》。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77年,在天安门广场前看见了川流不息的自行车,这个“自行车王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到了21世纪初,我又一次站到天安门广场前时,眼中就只能看见汽车了,而且大部分汽车都是奔驰的。我感到非常惊讶,同时又觉得难以置信。在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短短的3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竟是如此的神速,并且已开始引领世界。
近年来,我还曾乘坐高铁从上海去过南京,看着沿路的工业区,感觉那和美国的加州工业区很像。不管是从事业规模还是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都已经在世界的前列。
在发展的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比如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差距等等。尽管有上述问题存在,中国整体都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我相信,中国可以一直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
采访结束时,伊藤祐一郎知事把鹿儿岛的一对吉祥物——可爱的小猪送给记者,让记者感受到来自鹿儿岛的热情。而他亲笔题写的“和颜爱语”四个字,更寓意着人生乃至中日关系发展的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