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战"疫"再次证明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

2020年03月05日15:5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讯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做客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刘晓明指出,这场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世界各国命运相联、休戚与共,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这场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彰显了强大的正能量和感召力。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英国皇研所主席奥尼尔勋爵,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感谢奥尼尔勋爵的热情介绍,很高兴再次做客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我出使英国十年来,曾多次到皇研所演讲,每次都有新启迪、新收获。

今天,奥尼尔勋爵希望我介绍一下中国外交和2020年外交议程。我想从当前大家最关心的新冠肺炎疫情谈起,从中国的抗疫斗争来思考和解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当今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次重大挑战。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行动,打响了一场抗疫人民战争。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赏中国抗疫努力,认为中国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是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全球共同卫生事业做贡献。中方在国内采取远超世卫组织建议和《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防控措施,付出巨大代价减缓了疫情在世界其他地方蔓延的速度。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和提升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积极评价中国的抗疫工作,称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取得积极成效,治愈率持续提升,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今非昔比的综合实力,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努力把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降至最低,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疫情,挑战是共同的,责任是共同的。这场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世界各国命运相联、休戚与共,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各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彰显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顺应了历史潮流,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面对这场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彰显了强大的正能量和感召力。

维护人类健康福祉,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疫情没有国界,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外,需要同心协力、携手抗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筑成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就一定能同心合力打败病毒,赢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实现世界长治久安,需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人类社会再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停滞、对话还是对抗、包容还是隔阂等重大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迎挑战,将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建设更加和平、安全、美好的世界,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但个别国家仍固守冷战思维,醉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奉行单边主义,随意践踏他国主权。个别国家政客和媒体攻击别国发展道路,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散播“亚洲病夫”等种族歧视谬论。这些“人造病毒”如同自然界病毒,是人类社会的公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正义压倒邪恶、真理战胜谎言、包容取缔歧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上述形势和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维护世界安全。中国坚定与世界各国共同奋战,全力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和广泛支持。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不应搞本国优先、相互对抗拆台,而应身体力行,为世界注入正能量。中国坚持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与各国共谋和平与安全。近代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其他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各国才能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发展是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是要威胁谁、挑战谁、取代谁。中国越发展,维护世界安全的力量就越强,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二是坚持互利共赢,而不是你输我赢,促进共同发展。不少朋友关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想强调的是,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这是短期的、暂时的。中国经济有着强劲的韧性和足够的“免疫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势头也不会根本改变,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越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越要坚持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有人鼓噪对中国搞“脱钩”和“科技封锁”,这是自我封闭、自我设限、自我倒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今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将为各国拓展对华合作提供更广阔市场和更大商机。我们也希望各国坚持开放合作,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三是坚持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准则,以世贸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这与个别国家大搞单边主义和“退群”形成鲜明对比。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增进国际协调是当务之急。单边主义、以邻为壑换不来独善其身,最终损害的注定是本国利益和各国共同利益。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与国际社会共同抗疫,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坚持互尊互鉴,而不是傲慢隔阂,共促人类文明。我从事外交工作已经46年,出使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文化文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看到不同的文明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正是这种文明的差异和文明的多样性使我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近来西方有些人借疫情重拾“文明冲突”论调,对中国抗疫举措和发展模式说三道四,这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也说明了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从不同的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华文明绵延5千多年,秘诀就在于兼容并蓄、和谐共生。面对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也愿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公共卫生有益经验。我们呼吁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摆脱东西方的划分,超越南北方的差异,坚决反对文明冲突,反对种族歧视,真正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打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

2020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年5月,我们将在北京主办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积极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11月,我们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国家进口博览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双方将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今年中英将分别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15)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这两次会议将为中英双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合作提供宝贵机遇和重要平台。

2020年也是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五周年。不久前,习近平主席与约翰逊首相通电话,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中英是天然合作伙伴。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都是东西方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都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双方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多作为:

一是凝聚理念共识。双方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导向,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树立新型国际关系和东西方大国交往的典范。

二是强化国际协作。双方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稳定性。双方可就COP15和COP26加强相互沟通和支持,推动应对气变国际合作,引领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深化务实合作。双方应加强优势互补,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促进两国和世界繁荣发展做出更多积极努力。双方还要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加快疫苗、新药研发,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文字中“危机”一词充满智慧和哲理。它是由“危”和“机”两个字组成的,即“危中有机”、“危可化机”。不久前,我在BBC“安德鲁·马尔”访谈节目中问马尔先生是否懂中文,他说你能看出我不懂。我向他介绍了“危机”一词,他听得很认真。我并不是教他中文,而是向他介绍中国的哲理。由此我想到丘吉尔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遇(Difficulties mastered are opportunities won)”。我想丘吉尔也一定不懂中文,尽管他是语言大师。可见,中西方文明有许多相近和相通之处。我们应当记住这些至理名言。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让我们携起手来,提振信心、共克时艰、化危为机、深化合作,推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责编:徐祥丽、杨牧)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百…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人民时评)
  5.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