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中国劳动者在毛里求斯付出、耕耘,收获了尊重和信赖,他们是中毛友好、中非合作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毛里求斯,常见头顶骄阳、挥汗如雨、辛勤劳动的中国工人在大街小巷忙碌。每每面对他们,我心中总是腾起一阵暖意,由衷赞美这些真正的民间友好使者。
毛里求斯拉姆古兰国际机场是我见过的最别致、最先进的机场之一。熙熙攘攘过往的旅客或许很少知道,这座现代化机场,凝聚了700多位中国工人3年多的辛勤汗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工人用质量赢得了信赖和尊重,为每年400万人次旅客出行创造了便利,赢得了毛里求斯总理拉姆古兰“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伟大的工程”这一由衷赞叹。
早在30年前,第一批中国援外工人远渡重洋,为毛里求斯老机场工程奠下第一块砖石。从那时起,中国劳动者就融入了毛里求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上世纪80年代,数千名中国纺织女工,用辛勤劳动、娴熟技术帮助毛里求斯纺织业异军突起,数年内纺织业在就业人数、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等方面超过传统制糖业,成为毛里求斯第一大支柱产业,帮助毛里求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功升级为出口导向型多元经济体。中国纺织女工一直与毛里求斯纺织业共同成长,现在虽然人数大为减少,但她们已成为各大纺织企业的技术骨干与核心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首批工程企业在毛里求斯落地生根,中国工人为当地筑起校舍、保障房,改善民生;架起道路、桥梁,造福社会;建起现代化机场、开发区,见证了毛里求斯成为生活小康、经济繁荣的中等收入国家。进入21世纪,毛里求斯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信息技术、海洋开发、旅游和金融正在成为新的经济支柱,新一代中国管理和技术人员来到毛里求斯,实施“就地取材”的本地化战略,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工人一砖一瓦建起大楼和公路,他们身上体现的勤劳勇敢、亲善友好的优良品质,他们与当地群众建立的深厚友谊,都冲破地域的阻隔、时空的桎梏,长久驻留在毛里求斯民众心中。在我为中国劳工举行的五一劳动节开放日和招待会上,毛里求斯劳工部长沙基尔动情地说:“在毛里求斯,当人们说起什么是勤劳,请看中国工人;什么是忠诚,请看中国工人;什么是诚信,请看中国工人;什么是效率,请看中国工人;什么是创新,还是请看中国工人!”几位参与过30年前毛里求斯老机场航站楼建设的毛里求斯朋友激动地忆起当年与中国工人共同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农历除夕夜分享的饺子、一起“闹过”的婚礼、加班加点的生产竞赛……美好的记忆,留在嘴边、映在笑容、记在心上。对他们而言,中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次次诚恳的帮助。
光阴荏苒,一批批中国劳动者在毛里求斯付出、耕耘,收获了尊重和信赖。他们是中毛友好、中非合作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让毛里求斯人民感受到中国梦的美好,无愧为中毛友好的功臣。
(作者为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李立)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