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逻辑很滑稽。肯定有人认为这是外国媒体“黑”中国的又一行径,但是记者更愿意把这样“冒失”的追问看成许多媒体在媒体“压力测试”下,正一点点地失去稳定性的表现。且不说中国方面从没有确认照片中的漂浮物与失联飞机有关,就在追问节目播出之后,就有权威专家在同一媒体上发言,“象照片所显示的如此大的飞机残骸,不太可能能浮起来。”如果几个专家都持类似看法,媒体不紧密关注是否有船只或飞机能够前往证实,做这样可笑的追问有何意义呢?
显然,马来西亚当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测试”。已经进入搜救活动的第六天,各界对马来西亚当局发布信息的前后矛盾之处越来越不满。从一开始马民航部门公布的有五名办理乘机手续最终未登机乘客,随后他们的行李也从飞机上卸下,到马警察总长确认地说“所有最终持有机票的乘客都登机”,再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布声明,有四名旅客持有机票但是没有办理乘机手续,再到马国防部长兼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最终确认有四名乘客没有办理乘机手续,马航随后从等待名单中增补了四名旅客,这四名旅客都登机了,同时没有任何行李从飞机上卸下。
至于飞机是否曾经“折返”,马来西亚当局发布信息的节奏确实也让人感到不解。3月9日马来西亚空军司令达乌德在发布会上声明,“从雷达记录来看,有迹象显示飞机尝试过往回飞,其中一个可能性是试图往吉隆坡国际机场飞。但他同时强调,这仅仅是可能的迹象,一切都需调查确认。”12日上午,达乌德在给媒体的声明中否认自己曾向媒体表示,马航客机MH370与地面失去联系前的最后踪迹在马六甲海峡北部。迫于外界对搜救范围扩大至马六甲海峡的追问越来越强烈,12日下午从3点推迟到5点的新闻发布会上,达乌德现身最终给出了前几天声明背后的细节:军用雷达曾于3月8日凌晨2点15分,在距离槟岛200海里的西北部发现一个点(plot)。
而此前,外界所了解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马民航部门的民用雷达数据:3月8日凌晨1点21分,次级雷达(secondary radar)最后接收到MH370航班发出的信号;凌晨1点30分,MH370失去联系,从次级雷达上消失。初级雷达(primary radar)和次级雷达的区别在于,次级雷达能识别飞机类型、航空公司、飞行高度和速度等信息,而初级雷达只能识别飞行物位置。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