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非洲媒体近日报道,非洲地区三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预计今年6月签署协议,建立一个涵盖26国的大市场。三方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成为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石。
自1月1日起,东非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实现了“一卡通”,三国公民持本国身份证可在三国内自由旅游、工作、上学,外来游客在一国获得旅游签证可在三国通用。这是东非共同体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最新进展,也是非洲三方自由贸易区从梦想迈向现实的缩影。
6年前,三个区域经济共同体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的首脑峰会上确立了建立大自由贸易区的目标。经过6年的艰苦谈判,三方自由贸易区在开放边界这一目标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贯通非洲大陆东部和南部的地区一体化正在形成。
三方自由贸易区工作组主席理查德·赛兹贝拉博士近日表示,依据商定的进程,谈判取得巨大进展,协商将很快结束。赛兹贝拉说,三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今年6月将签署协议,为启动三方自由贸易区铺平道路。
依据2011年6月制定的路线图,三方自由贸易区谈判分三个阶段:预备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预备阶段谈判已经完成,包括互换关税、贸易数据和措施等。
现在谈判已进入第一阶段,涉及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容:关税自由化、原产地规则、海关手续和海关文件简化、过境程序、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争端解决机制、区域内人员流动便利化等。
谈判的第二阶段预计将很快开始,涉及服务及贸易相关安排,如知识产权、竞争政策、贸易发展与竞争力等内容。根据谈判路线图,所有谈判应在36个月内完成,随后,三方共同体将于2016年启动单一自由贸易区。届时,自由贸易区内流通的产品将超过6000种,并在不远的将来建立一个单一的关税同盟。
南非标准银行分析师唐纳德对本报记者说,创建更大市场将促进区域内商品流动和跨境服务,允许成员国协调贸易政策,促进公平竞争,消除贸易壁垒,进而增加国家收入,开拓新市场,吸引外资,为非洲国家和地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唐纳德表示,现在大自由贸易区正在逐步实现,其成员国将从协议中获益。
南非《每日新论》网站副总编辑布鲁克斯对本报记者说,三方自由贸易区还需要认真面对自身建设带来的挑战。布鲁克斯表示,准备不足的国家,其本地产业将受到开放市场的强烈冲击,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经济互补性弱等因素也制约着合作进程。津巴布韦媒体分析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进展,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三国间的运输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自2013年8月起,一个集装箱从肯尼亚蒙巴萨港转运到乌干达坎帕拉的时间从18天降到5天,转运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时间也从22天降到8天。一个集装箱从蒙巴萨转运到基加利的费用由383美元下降到193美元。随着新铁路的修建,转运时间还会缩短,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据统计,自东非共同体建立关税同盟后,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提升了50%,东南非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贸易额也从2000年的3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00亿美元。这是东部和南部非洲一体化的成果,也是三方自由贸易区谈判努力的写照。
(本报约翰内斯堡1月1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0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