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国外(国际视野)【4】

2014年01月06日03: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企业抱团开展科研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日本

航天、能源及产业装备大型企业IHI株式会社2013年11月14日宣布,已经成功规模培育出富含喷气发动机燃料油原料的藻类——榎本藻,引发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在神户大学里完成的,而样品培育的地点是在100平方米规模面积的室外工场化生产环境中。该工场由IHI株式会社及两家风险创新企业合资成立,专门开展燃料油原料藻类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实证。

这样的新闻在日本不是个案。本报记者在整理分析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在日本各大媒体的几项前沿高新技术成果的相关报道后发现,问世的新产品通常不是由某一家企业独自研发,而是几家企业合作或者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成果。日本产学研合作渠道的畅通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渠道既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又包括企业牵头的产学研联合新成果、新产品向市场和社会的推广应用。

从2008年开始,以化工、有机光学材料、电子信息基础器件材料见长的日本JSR株式会社,开始建立工厂进行锂离子电容器的开发研究。2010年,JSR株式会社又与在系统设计及充放电控制方面有研究特色的静冈理工大学电子控制研究室,在半导体装备、电子系统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的东京电子株式会社,以及在陶瓷材料、碳材料等方面有较好基础的揖斐电株式会社联合成立了“下一代LIC综合技术研究组合”。2013年11月,该研究组合宣布已研究出采用新型控制算法及瞬时电压跌落补偿装置、快速充放电次数达20万次以上的锂离子电容系统。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科技处甄子健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紧密、有效,每一个合作项目的目标、分工、计划、投入及知识产权界定比较明确。这样一来,针对合作项目的研究领域,相关方面各负其责,从大学研究机构的基础科学研究、原始创新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等的协调沟通,到大型行内企业的战略需求投资以及产业技术与产品基础的支撑,再到专门从事这一领域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创新企业的设立,日本已形成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有效通道。甄子健还表示,这些机制的形成离不开背后日本政府政策环境的激励及相关部门的后援推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6日 22 版)

联系本文记者

刘军国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