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国外(国际视野)【2】

2014年01月06日03: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企业带着问题找高校

本报驻德国记者 郑 红

德国

柏林博伊特工业大学的教授针对屋顶的积雪展开研究,与当地的建筑管理企业和工程师合作开发了屋顶积雪测试预警系统。这套系统通过整合气象台、屋顶测雪秤以及温度检测装置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处理,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信息进行预警。

该大学的科研负责人桑德拉·阿恩特女士告诉记者,类似的科研项目在他们学校里不胜枚举,柏林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给企业和大学牵线搭桥,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都是带着实际的问题找到高校,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我们学校,没有科研项目不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的。”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塞巴斯蒂安·冯·柯林斯基教授对记者说,在应用型大学里,科研与企业合作几乎是必须的。

在德国,科研成果的转换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企业委托大学进行某一科研项目,另一种是由大学教授自己组织科研项目。企业委托大学进行科研项目时,这一任务通常特别具体,企业通常会与高校的教授联系,并对整个研究提供资助,科研成果也将专供出资委托的企业使用,不公开发表,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如果是教授自己组织科研项目,会去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或欧盟层面申请第三方资助,这种项目与企业的合作依然密不可分。“一些研究就是在企业中进行的,可以说企业就是一个研究平台。例如研究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就需要相关企业来进行测试”。通常情况下,都是教授先与企业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后再去申请第三方资助。这类研究的成果可以公开发表,而不只是让某一个企业收益。此类科研项目目前博伊特工业大学有很多。

德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科研能力有很大不同。中小企业实力则相对较弱,很难雇佣大量的科研创新人才,也缺少实验室等硬件条件,因此更加需要高校。而大企业的实力和科研能力较强,他们大多有能力独立从事科研,可以避免与高校合作中科研人员流失、科研时限不确定等问题,以及科研成果的保密性问题。

不过,过多的企业资助会给科研带来许多问题,德国媒体也没少对此进行批评。如果科研过分依赖企业的资助,那么企业将对科研的内容和科研成果的发表产生决定性影响。冯·柯林斯基教授认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十分必要,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如果企业完全在科研中不发挥作用的话,科研的价值可能会大打折扣,其应用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面进行科研的时候要考虑到应用性,与经济界紧密合作;另一方面科研也不能过分依赖企业的资助,保持科研的独立和自由。”

联系本文记者

刘军国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