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权威论坛·聚焦·“9·11”事件12周年)

杨迅、李博雅、刘睿、廖政军、白阳、崔寅采访整理

2013年09月11日0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权威论坛·聚焦·“9·11”事件12周年)

  今年2月,民众在纽约世贸中心“9·11”纪念园参加悼念活动。
  新华社发

  今年8月31日,巴基斯坦民众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国无人机对部落地区发动攻击。 
  人民视觉

 

  不久前,由于宣称受到恐怖袭击威胁,美国、英国等国关闭多处驻外使领馆,无论从闭馆的数量、规模还是时间来看,都很不寻常。有分析指出,美国借助大规模军事力量进行的反恐战争不仅没有根除恐怖主义,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恐怖主义。

  菲扎尔·拉赫曼(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主任)

  布鲁斯·里德尔(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法乌兹(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中东政治问题专家)

  马基迪亚(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副研究员)  

  邵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奈吉尔·英克斯特(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跨国威胁与政治风险部主任)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

  恐怖主义是否正在回潮?今天的恐怖主义有哪些新特点?

  “基地”组织分散化,更难控制和防御;意识形态化倾向明显,袭击对象泛化和扩大,出现“独狼”式个人恐怖主义;恐怖组织获取、制造、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进一步增大

  菲扎尔·拉赫曼:美国的反恐战争让“基地”组织分散化了,形成了更多分支,这种分散化更加危险。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方向、动机和着眼点,更难控制和防御,所以美国过去十几年的反恐行动使得局势更加复杂。此外,恐怖组织在设备方面进行了更新,内部的交流网络变得更加牢靠。

  布鲁斯·里德尔:“基地”组织的分支正迅速成长,叙利亚、利比亚和埃及的混乱,为“基地”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在索马里和阿富汗也是这样。新一代“基地”组织——“‘基地’组织3.0”更专注于他们身边的敌人,而非远在美国和欧洲的敌人。使馆历来都是“基地”组织最中意的目标。“基地”组织的终结之日还遥遥无期,而新一代“基地”组织也许还将存在多年。  

  法乌兹:美国以保证安全为由宣布关闭驻中东多个国家的使领馆,显示出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如同美国曾经以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打击伊拉克一样,美国以遭受安全威胁为由关闭使领馆,也可能是在故意制造舆论影响,酝酿更多以反恐为借口的军事或非军事行动。

  马基迪亚:尽管多年来美国反恐战争取得一定成效,但既是一个组织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基地”组织远未被彻底铲除,始终是一个随时出现的威胁。最近美国政府被迫关闭了海外十几个使领馆,就是对这一判断的很好证明。过去10年,“基地”组织逐渐采用一种更加分散式的发展模式,其组织已蔓延至整个中东地区,包括在阿拉伯半岛和伊斯兰马格里布分别成立了分支机构。另外,中东地区出现的动荡局势也使得“基地”组织逐渐立足于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的西奈半岛以及黎巴嫩等,如今也越来越威胁到伊拉克的国家稳定。

  邵峰:近些年,全球恐怖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意识形态化倾向。许多新生的恐怖集团是自发形成的,而将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的便是“圣战”意识形态。“圣战”一词被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用来作为恐怖主义宣教的工具。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和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易受“圣战”理论的诱导走火入魔。

  二是恐怖主义的袭击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呈现出从象征性转向泛化的特点,也就是既包括原来的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目标,同时也可能随意选择那些防范措施薄弱的一般民用目标。他们抛却了传统的恐怖活动尽量不伤及一般平民的顾忌,大规模杀伤愈演愈烈。

  三是其犯罪活动呈现出策略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恐怖分子多就地取材,制造并灵活使用简易爆炸装置。此外,还出现了“独狼”式的个人恐怖主义,即某个人拿着可以实施大规模屠杀的武器行凶。恐怖组织获取、制造、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进一步增大。在局势动荡的巴基斯坦、利比亚、叙利亚,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上,所有问题都涉及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国际防扩散机制的问题,但难度极大。

分享到:
(责编:凌陈、杨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