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保重 雅安,加油--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俄新网发表编辑部文章:

芦山,保重 雅安,加油

2013年04月23日21:3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莫斯科4月23日电(记者 施晓慧)俄新网4月23日发表署名“俄新网编辑部”的文章《芦山,保重 雅安,加油》。文章对比汶川地震,认为中国的防灾力度、救灾速度、人文关怀、灾难报道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表示,“在转达哀伤的同时,更要表达对中国的肯定与支持。全文如下:

4月20日,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将近5年前的5月12日,同样位于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曾发生8.0级地震,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地震,对于那次灾难,相信不但中国不会忘记,亚洲不会忘记,全世界都不会忘记。而就在一组国际摄影家表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作品全球巡展时,“天府之国”再传强震消息。

5年,1804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川震”这两个字如同久难愈合的伤口。而今,5年前悲惨回忆潮水般纷至沓来。同样不能忘记的是,3年前的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也曾发生过7.1级地震。地震,似乎成了中国西部地区不时发作的“痛点”。

5年,3次强震。中华民族并没有被震垮,反而愈震愈强。死亡人数从5年前的五位数,到3年前的四位数,再到而今的三位数。其中所反映出的,不仅只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历经磨难,痛定思痛后的改进。

不断遭受灾难打击的中国,在汲取教训后取得了救灾反应的提速:应急响应预案在1小时内就已启动,第一支救援部队在3小时内便到达震中。在这个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的国家,通过互联网凝聚起来的向心力更加不容小觑:第一条震情微博在震后不到1分钟内就上传网络,各大搜索引擎都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地震寻人平台”。

从5年前的温家宝到5年后的李克强,“救人第一”的宗旨始终坚持不懈。在信息的透明和媒体报道的开放中,我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步步提升。在“救灾不必到现场”“勿将震场变秀场”“切忌消费苦难”的呼声中,除了盲目的热情,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理性。而在“不妨碍抗震救援,不造成二次伤害”的要求中,中国媒体的灾难性报道正变得越来越成熟。

俄罗斯是中国的传统友邦,普京总统与梅德韦杰夫总理都在震后第一时间先后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转达同情慰问,并表示愿意帮助消除地震后果。俄紧急情况部也肯定表示,一旦中方提出相关请求,俄罗斯救援人员将飞赴灾区协助抗灾,并协助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作为增进俄中友谊的平台,俄新网也绝不会忘记中国的读者与民众。我们在转达哀伤的同时,更要表达对中国的肯定与支持。当然,我们也要向深入灾区一线采访,连续报道灾情的中国同行致敬。

往生者已矣,在世者前行。

芦山,保重。雅安,加油!

俄新网编辑部 

联系本文记者

施晓慧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耿聪)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