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去世了,甚至超过50%的人会为此欢呼……对英国来说,她执政期间是一段暗淡的日子,即便去世,也不能掩饰她犯下的错误。——BBC著名记者詹宁斯
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建立一个奋起直发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撒切尔讲述自己的政治哲学
“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
1990年11月22日,上午9点,撒切尔满含热泪用这样的话语结束了自己11年的首相生涯,不同于11年前当选时的踌躇满志,此时的她满脸落寞茫然, “撒切尔是不会转弯的”,此时,她不知道为什么因改革走上巅峰的自己却被改革所葬送。
在撒切尔离开唐宁街后20多年的岁月里,一方面是她的政治遗产撒切尔主义仍在影响着英国政治,另一方面则是,她曾经最反对的国有化、增税和凯恩斯主义再度成为主流,而她本人也被看做是当今英国经济病的始作俑者,遭到数不清的仇恨与攻击,究竟撒切尔和她的主义错了吗?
【背景】
接手一个空洞的英国
即使撒切尔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撒切尔上台伊始,接手的英国远比现在问题更多。
撒切尔在自传中写道,1979年胜选后片刻,她便开始思索如何改变英国,“在过去100年的严重打击后,英国已是一个内部资源逐步空洞化的国家,我们的工业至尊地位已面临美国、德国的竞争,而渐渐动摇,这种动摇难以避免”。
除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内部机制低效率运转是另一个顽疾。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主流理念是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经济部门国有化,工会成为重要政治力量。这样的运转机制造成英国政府巨额赤字,GDP降到西方国家最低水平,国有公司不营利,工会时常罢工,并导致政府下台。
在撒切尔眼中,相比低迷的经济,真正为祸的是英国没有应对之策,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满怀壮志的她要剔除那些“爬不动的螃蟹”,面对这样的挑战,撒切尔感到振奋,她终于能够亲自处理这些“烫手山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