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谁是撒切尔改革的受益者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信徒,她曾把哈耶克的《自由宪章》摔在同僚面前,“这才是我们所该信仰的!”
捧着新自由主义的圣经,撒切尔开始用小政府、私有化、削减福利等理念手术刀式改变英国。私有化政策是她最被非议的举措。撒切尔认为,“我们绝不否认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国家干预应该有限度,而在我国,这个限度早就超过了。”
撒切尔政府逐步推行出售国营企业,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英国股民大幅增加。1986年,政府通过民营化所得的收入达44亿英镑。更重要的是,私有化之后,企业自负盈亏,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同时,她放宽金融管制,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企业、金融业以及中产阶级都从中受益,这些人成为她连任三届的民意基础。
相比私有化,更加直接触动底层民众利益的是削减福利。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居高不下,政府财政难以为继。1982年,国债已达1000亿英镑,占当年国民收入一半以上,仅国债利息就高达60亿英镑,英国被讥讽为“靠借债度日的安乐国”。
回顾当时英国所面临的困境,恐怕不能将撒切尔的铁腕改革只归咎为冷酷,毕竟庞大的福利开支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英国需要一个改变局面的强人。
在福利改革上,撒切尔以 “选择性”代替了“普遍性”,使资助对象仅限于社会最贫困群体,而在住房福利上,即使最贫困的家庭也必须负担房租的20%,不能公费租房。英国社保制度一直遵循所有英国公民都可以享受相应社保。撒切尔认为,这种分配制度导致资源浪费,也无助于激起人们工作。
对于撒切尔的改革,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撒切尔削减福利主要是实行住房私有化,借此实现英国财政平衡。她只是从价值观上很排斥高福利,但实际上做的并没有说的多,因为撒切尔也知道改革福利会触动最底层利益。”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撒切尔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大利,却从未真正触及福利国家的两大支柱——全民医保和全民社保。
这些改革使英国走出经济低迷,从她的第二任期开始,英国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在她第三任期内,英国几十年来首次实现财政赤字转为盈余。
撒切尔是一位有缺点的政治家。她的优点超过了缺点,但她似乎无视挣扎求生者的困境。她的控制欲最终使内阁中有影响、有才能的人与她疏远,导致她下台。
——英国《金融时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