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撰文称,由于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骤降,欧洲制造企业正涌入美国。人民网记者对德国多家企业和专家学者的采访显示,德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兴趣确实在加大,但并非单纯因为天然气价格下降的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的最关键因素还是销售市场。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将美国制造业复苏归因于页岩气革命是赶时髦,但即使复苏,美国的就业形势仍将严峻。
能源密集型行业受益最大
《华盛顿邮报》特别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为例,说明欧洲制造业如何大举进入美国。报道说,巴斯夫过去三年向北美新投资了57亿美元。一些巴斯夫高管称,如果欧洲在能源生产方面不采取积极措施,比如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更多制造业将迁往美国”。
巴斯夫北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斯-乌尔里希·恩格尔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气价格下跌确实
给巴斯夫的北美业务带来了多重优势,不仅让能源运营成本下降,而且天然气本身就是重要的原材料。当前巴斯夫正在路易斯安那州兴建一座世界级规模的甲酸工厂。从2013年到2017年,巴斯夫将在北美投资30亿美元,约占其全球资本支出的1/4。
恩格尔先生同时强调,决定巴斯夫对外投资的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所处位置。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在化工行业起重要作用,对某些基本化工品而言甚至能占90%的成本。但投资是需要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包括基础设施效率和劳动力素质等。他说,北美市场占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20%左右,预计北美化工市场将保持年均2%的增长。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巴斯夫的成长战略也至关重要。到2020年新兴市场国家将生产全球60%的化工产品,巴斯夫期待从中获益,并准备把2011年到2020年资本支出的1/3投入到新兴市场国家,其中有很大部分投资是在中国。
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当前为欧洲水平的1/4。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能源分析师威尔·皮尔森说,巨大的成本差异毫无疑问将促使企业投资美国。欧洲其它一些能源密集型企业也有扩大投资美国的打算。奥地利奥钢联集团公司上月宣布将斥资7.5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一座铁矿石加工厂。
德企迁美未成趋势
德国工商总会国际部的伊利亚·诺特纳格尔博士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廉价天然气确实对能源密集型产业有吸引力,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形成趋势。德国企业当前对美投资的主要领域在工程机械、化工和汽车,除了化工行业,另两项都不是能源密集型产业。
诺特纳格尔博士说,根据他们对2500家德国企业的最新调查,德国企业对美投资近年显著增加,2013年将首次挤入德企对外投资目的地的前三名,仅次于中国和欧盟。不过,天然气价格不是德企加大对美投资的唯一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从德国企业的反馈情况看,促成投资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对冲欧元美元汇率风险、降低制造成本等。
德国华人学者经济协会主席陈江霞对人民网记者说,在企业供产销的主链条中,对外投资考虑的主因素通常还是销售。跨国企业之间竞争的首先是在各国的市场份额,研发、采购和生产都是为市场服务的。只有当某国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部分研发和生产才会考虑转移到该低成本国家。瑞士某知名机床制造商战略项目经理陈先生也认为,企业投资海外最具决定性的还是市场因素,其次是竞争和其他要素成本。欧洲企业不会仅仅因为能源成本的下滑而大幅迁往美国。
“赶时髦”救不了劳动市场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尽管将美国制造业复苏归因于页岩气革命“是一种时髦”,但它不是主因。虽然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大大低于亚洲,但能源密集型工业未必是贸易密集型的。美国的造纸厂和炼油厂会因能源价格下跌受益,但它们的产品很少用于出口。相对而言,大数据对美国制造业的作用更为深远。由于美国企业在获取和分析数据方面更加占优,它们的管理水平也明显高于其它国家的制造业。
马拉比指出,即使美国制造业真的“复苏”,也不能挽救低迷的就业局势。2010年1月以来,美国创造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但主要是经济危机后的反弹。“一个发达经济体脱离了经济反弹周期创造制造业就业,这样的例子我从未耳闻。”(人民网柏林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