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稳健投资东南亚(记者观察)--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规避风险,稳健投资东南亚(记者观察)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  于景浩

2013年03月29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柬埔寨首都金边通往外省的公路边有很多出租土地的巨幅广告。 
  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近年来,东南亚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大批外资进入东南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问题,其中尤以土地和环保问题最为突出。到东南亚投资的企业应该重视这两大问题。本报记者通过调查一些典型案例写成报道,期望有意赴东南亚投资的中国企业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投资当有长远打算

  近年来,东南亚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大批外资进入东南亚的水电、矿山、能源等项目,也遭遇了不少问题,其中尤以土地和环保问题最为突出,有的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到东南亚投资的外企敲响了警钟。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发展,中国对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等相对发展较慢的东盟国家投资不断加大。中国投资有力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不小。

  目前,中国对柬埔寨累计协议投资约92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其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对老挝投资协议金额33亿美元;中国对缅甸实际投资205亿美元,位居第一。不过,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主要在能源、矿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这必然会涉及土地和环保问题。

  中国企业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之后,逐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一些妥善处理土地和环保问题的办法,积累了经验。比如,在缅甸,中石油公司顶住压力,坚持直接将补偿款交给村民,杜绝了土地拆迁补偿的纠纷。一些中国企业对项目前期环保的评估也更加重视,力求可信可靠。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法律体制还不尽完善,又普遍处于转型期,投资东南亚需要更充分的风险准备。这要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要特别注意土地所有权和环保问题,努力做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加强同当地社区、民众以及媒体的沟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要搞清楚项目有可能牵扯到的利益链,通过公益项目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一个能够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的投资者,就一定能够站得住。

  应当看到,近年来中国投资建设的水电、能源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这些项目对提升当地劳动力水平的影响有限。由于制造业是未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制造业的提升还与增加就业和民众收入直接相关,因此,中国企业如果能在制造业领域增加投资,或着力于实施一些培训当地劳动力的援助项目,帮助当地建立未来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并使当地农业、资源产品的产业链延长,使输血机制变为造血机制,就可以形成对中国投资的大型战略项目的有力支撑,当地老百姓也会更加认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泰国清迈大学地区社会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差言·维达那普蒂在谈到这些案例后认为,除了避免陷入土地、环境等问题纠纷外,中国对东南亚进行投资,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注重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需要开展更多的软实力外交,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外交。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需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投资东南亚需要深入研究当地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用10年、20年的时间打好基础,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把眼光从这一代人延伸到未来几代人,着眼于中国与这一地区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